8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全景赋能行动计划》,致力于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人工智能全景赋能第一城”。
根据《行动计划》可知,到2026年,中关村科学城将力争产出100个标杆行业模型产品,形成100个示范引领典型案例,赋能民生、科研、产业等领域应用,形成千家企业千亿集群引领带动万亿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目前,海淀区内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57款,垂直领域模型43款,如百度“文心一言”、抖音“云雀”、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智谱华章旗下“智谱清言”、中科院“紫东太初”等,涉及教育、医疗、交通等多个领域。
《行动计划》聚焦具身智能、医药健康、自动驾驶、智能制造、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政务服务、文旅消费、智慧金融、城市运行,实施十大应用示范工程。海淀区将在全国建成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和首个人工智能应用加速器,面向未来催生一批民生、科研和产业领域的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提高从技术研发到产品落地和商业应用的效率和成功率。
今年4月,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海淀区发布人工智能创新街区概念,该街区位于海淀南部具有优越的人工智能资源、国际互动最紧密的53平方公里范围内,将全面搭建通用城市智能底座,并率先在五道口和大钟寺建设两个先导区。
据悉,该街区将以“三横两纵一带”为骨架串联起清华、北大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创新生态的新范式推动人工智能与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的有机融合。
《行动计划》还指出,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早期项目和初创类高成长性企业。鼓励银行开发算力贷等专项贷款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在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核心要素布局,推动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标杆应用场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站稳人工智能风口。
中关村科学城依托高校院所等研究机构集聚优势,不断加强前沿领域布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原创技术研发,布局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
海淀区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基础最好、人才资源最集中、研发创新能力最强、产品迭代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人工智能企业已超1300家,覆盖算力层、工具层、模型层、应用层等产业全链条。
随着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揭牌,海淀区3500P算力已部署到位,计划今年年底前完成10000P算力部署;将与天津武清、内蒙古和林格尔等地开展算力合作。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在海淀揭牌,首批上线高质量数据集1100TB。
此外,海淀区积极推动北京人工智能模型语料中心建设,正式上线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构建“免费开源+积分共享+有偿使用”的运营模式。
而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海淀区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在强化底层技术攻关及算力、数据等关键要素供给方面持续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海淀区还推动设立了一支专注于科技成长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二期基金,其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这是在今年1月设立的总规模为100亿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基础上。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海淀:打造AI赋能“第一城”,产出100个标杆行业模型】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