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医疗组
作者 | 陈广晶
编辑 | 苗正卿
头图 | 视觉中国
因降价不到位,被国家医保局 ” 点名 ” 四天后,心脉医疗还是决定降价了。
在 8 月 24 日发布的公告中,心脉医疗宣布:将 Castor 支架等系列胸主支架产品终端价格调整为 7 万元左右或以下,降价幅度 40% 左右或以上。
根据上述公告,心脉医疗的这个决定是 ” 结合行业实际情况 ” 作出的,而该决定也基本不会影响出厂价格和利润,只是大幅压缩了流通环节过高加价,现在的 ” 价格标准与行业内一致 “,公司想以此行动表明 ” 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压力,共同构建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环境 ” 的决心。
接下来,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高性价比的治疗选择。
此外,心脉医疗还公布了降价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与已备货经销商谈判无法达成一致、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退换货风险和毛利率下降等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等。
至此,国家医保局首次公开问询药械企业,” 硬核 ” 要求降价的事件终于告一段落了。但是,此事对行业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
心脉医疗不是个案
过去一周,医保可谓是 ” 大杀四方 “,包括心脉医疗在内的多家药械企业和医疗机构遭到 ” 点名 “。
周一(8 月 19 日)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就公示了给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的问询函,其中提到,该公司的 Castor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简称 “Castor 支架 “)价格虚高——出厂价格 5 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到医疗机构,价格就超 12 万元了。
医保部门约谈该公司并提出价格调整计划后,并没有改变 ” 价差显著超出必要范围等事实 “。
函件中国家医保局措辞非常严厉,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还用到了 ” 利用流通环节过高费用进行不当营销 “” 侵害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合法权益 ” 等措辞,并重申此举目标是 ” 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正常价格秩序 “。
国家医保局还在函件中要求企业对 Castor 支架的出厂价、终端价格、研发投入、生产制造、期间费用等各项价格构成情况,以及近 5 年该支架的销售量,公司实际利润,价差合理性、必要性等问题予以说明。
因为是医保部门首次公开问询,直接要求企业降价,业界还就此事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然后事态的发展渐渐超出了预期,人们才发现,原来心脉医疗的事情只是 ” 开胃菜 “。
在心脉医疗发公告明确表示愿意进一步降价的第二天(8 月 21 日),国家医保局又曝出了一起集采串标事件。
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信息,成都欣捷、仁合益康、广州一品红、石家庄四药、上海旭东海普、江西亿友共 6 家制药企业,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在盐酸溴已新注射液的投标中串通投标,他们协商好申报价格和利益分成等之后,事先就约定了中选企业和落选企业。
国家医保局表示,串通投标造成的多支出的资金已经追回,4 家原中选企业的中选资格已取消,全部 6 家涉事企业被列 ” 违规名单 “,暂停一定期限内的参与集采的资格。同时,这些企业的盐酸溴已新在全国各省份的销售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涉事人员也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各有关部门调查。
紧接着 8 月 24 日,又有广东、四川、浙江、青海、云南等地的 20 家医疗机构,因为 ” 过度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 被国家医保局曝光,甚至还公布了涉事科室和涉及金额——最高为 11.58 万元。
就是在心脉医疗被点名的事件中,它也不是唯一一家。实际上,事件的开始,国家医保局约谈了包括心脉医疗在内的 12 家企业,除了心脉医疗,其他企业都主动降价了,其中跨国企业美敦力的一款产品,已经降到了 6 万元以下,其他胸主动脉支架也都不超过 8 万元了。
每家企业都退一步以后,相当于心脉医疗向前迈了一步,也难怪国家医保部门如此大动干戈了。
业界认为,国家医保局频繁点名药械企业、医疗机构,甚至曝光骗保案件,主要都是为了敲山震虎。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事件,国家医保局已经亮出了新的 ” 杀手锏 ” ——医保大数据,在其加持之下,任何价格高地、欺诈骗保等行为,都已无所遁形了。
来自:视觉中国
整个产业链即将 ” 裸奔 “
因为技术的进步,监管部门也被架在火上了。
国家医保局已经在多次通报中透露了大数据对案件发现的帮助。比如多地医疗机构 ” 过度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验 ” 的问题,线索就是来自通过大数据发现的异常情况。
” 技术推动管理革命。”医保专家仲崇明认为,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的压力也在加大,对于企业来说,任何兜圈子、蒙混过关的想法都很危险。
比如:心脉医疗。它是创新阵营的代表,其地位几乎相当于创新药领域的百济神州,是中国药械全链条创新领域的热门种子选手。
从该公司公开的信息看,涉事支架是全球首款也是国内第一个获批上市的通过微创治疗同时实现腔内 修复主动脉和弓上分支动脉的覆膜支架,2017 年大规模产业化以来,获得多项国家大奖。产品已经在全球 34 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今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了 65% 以上。
其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如果稍微处理不慎,就会从转型典型变成顽抗典型,后果是得不偿失的。
可以看到,2022 年 5 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就已经全面建成了,医保支付、基金监管、价格管理,以及药械招采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
更要命的是,国家药监局主导的 ” 一品一码 ” 也在快速推进。仲崇明告诉虎嗅,这意味着,全部药械信息都将形成大数据,可追溯、全纪录,医保管理将更加精细化。他以心脉医疗的支架为例指出,每一根支架都有编码,流通到哪里,卖多少钱都能看到,没有死角。
可以说,在大数据之下,医药产业链很快就会彻底 ” 裸奔 “,一直被各界诟病的信息差将被扫平。届时,一旦发现异常,医保部门就会随时启动约谈,如果医保部门没有行动,也随时有被问责的风险。
Castor 支架术后随访复查图。
来自:《中国医师杂志》
事实上,心脉医疗虽然降价了,但是也说了很多无法降价的无奈之处。
在公开答复医保局的公告中,心脉医疗明确表示,” 公司本身未指导及要求通过经销商抬高挂网价格、实施不正当营销行为 “,但,” 不掌控渠道下游具体情况 “。
而且相比药品,医疗器械销售中,也确实存在需要更多 ” 售后服务 ” 的问题,这些服务包括备货、手术跟台、教育培训服务等。此外,还有销售网络建设等,也都需要资金投入。这些都由经销商承担,是出厂价与进院价格相差较大又难以降下来的可能原因。
此外,公司还有没有直接讲出来的部分,就涉事产品的销售正处于上升期,且并没有可以替代其地位的下一梯队产品。从历史经验看,医疗器械产品会不断迭代,新产品上市后,上一代产品自然可以降到很低的价格,但是本土企业还没有发展出完整的产品结构体系,因此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
来自:心脉医疗公告
比如:心脉医疗的涉事产品,虽然累计救治的患者数量超过 2.5 万人,累计收入已经达到 13.03 亿元到 14.84 亿元,已经超过了此前的研发投入——上市前的研发及上市后的临床和维护改进的研发投入约超过 1.5 亿元,降价似乎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实际上,该产品到 2020 年以后销售量才逐渐开始升高,到 2023 年在全国约 1000 家医院的含税年销售额才达到 4.5 亿元到 4.9 亿元,还没有开始走下坡路,还有赖中间商大力推广。此时,通过集采以外、不与采购量挂钩的方式降价,有可能对其销量造成影响。且没有可以供平稳过渡的新一代产品。
这些也都给该公司的业绩带来了不确定性。
尽管有诸多不愿意,心脉医疗还是降价了,业界认为这才是明智之举。但,决策是否真的足够明智,还要看其下一步产品结构优化的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