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螺旋实验室,作者丨安晓,编辑丨坚果
” 国庆想参观博物馆,有什么抢票技巧?”
” 看准时间提前进入抢票入口,实在不行就半夜刷刷有没有捡漏的票,再就只能氪金了。”
点开微信问一问广场推送的旅游领域问题,曾佳没有犹豫,一边熟练地插上配图,一边敲击键盘码字,5 分钟就编辑好了一条 ” 优质图文问答 “,不到一会儿就弹出 4 条新点赞消息。没时间犹豫,因为她又刷出一条 1554 人关注的爆款问题。
回答要配图、文字要分点、字越多越好、注意内容埋词,最好再在自己的评论区自问自答一番—— ” 入圈 ” 不到半个月,曾佳已经慢慢读懂了这里的潜规则。
” 微信问一问怎么玩?核心目的就是给自己引流,回答的问题越精准、关注量越大越好。” 一开始带她 ” 入圈 ” 的同行朋友是这么介绍的:在这里引 10 个有效曝光,胜过热点类 10w 无效曝光。
尽管才上线一年多,已经有不少答主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玩法,比如被她奉为圣经的 ” 四象限 ” 问题筛选法——有热度,有专业度,曝光高,引流精准,优先回答;无热度,无专业度,无曝光,也无引流,狗都不答。
曾佳回想起第一次用问一问的时候,觉得它不过就是个操作更简单的百度知道,结果第一关就犯了难——回答问题居然还得先注册个视频号。费一番功夫注册好了,再刷新却找不见自己答案的踪影,原来又要等几分钟审核才能正式发布。
第一条问答,是问 ” 香港澳门怎么玩?” 为了答好这个题,她翻箱倒柜找出当年整理的旅游攻略,又考虑到字数上限,删删减减半个小时才发出去,后面却石沉大海没了回音。这才知道自己输的不是质量,而是图片和速度。
为什么是图片?更新后的微信问一问以瀑布流形式展示回答,人人都说现在是读图时代,有图才有说服力。曾佳一开始还纳闷儿,人家的配图跟回答也没什么关联,凭什么比她辛辛苦苦码的字流量高?后面自己提过问才知道,图片占一大块版面,就是比纯文字更显眼。
为什么是速度?同类问题,跑得快的人自带基础流量,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停被推送出去,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答得越多涨粉机会越多。八月她休息了一个星期没答题,立刻被群友 ” 弯道超车 “。
但让曾佳不得不承认的是,比起同类问答产品知乎、百度知道,微信问一问虽然背靠微信这座大山,但活跃用户数还匹配不上 13 亿级的微信量级,也需要沉淀出真正用心的优质内容。
一群人就这样在 ” 微信宇宙 ” 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 引流小星球 “,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生态和规则,和 ” 水军 ” 斗智斗勇,在一次又一次的更新中寻找平衡点……外面的人找不到入口,里面的人安然自得。如今,这个 ” 互联网桃花源 ” 已悄悄被打破平静,新一轮的版本迭代,能否引得又一批 ” 微信移民 ” 入驻其中?
拒绝复刻的 ” 问一问 “
曾经隐没于微信 ” 搜一搜 ” 之下,一度神秘又隐蔽的问一问,是 2023 年微信公开课 PRO 上宣布推出的新功能板块。如今在经历一年多的灰度内测、开放使用之后,已经逐渐成熟,并面向所有用户开放使用。
微信对问一问的调整,其实有一条明确而又不动声色的逻辑线:先服务于搜一搜,作为生活化内容的补充,待成熟后再作为独立功能 ” 登上厅堂 “。原先问一问不过是微信搜索里弹出的一条结果,始终无法拥有一块自己的领地。
今年 2 月,微信问一问迎来了重大改版——界面布局占比上问一问占比 95%,搜一搜搜索框占比 5%,且完全弱化搜一搜品牌的视觉效果,” 独立革命 ” 迈出了第一步;原先文字链的形式,也更改为图文瀑布流。
如今的问一问呈现形式,被不少人评价为 ” 微信里的知乎 ” ——都是一个问题连着答题者 ID、图文,都是用户提问用户回答的 ” 自产自销 ” 式生态,微信凭什么能玩出花样?
仅从产品形态上看,问一问确实是一个问答平台,和知乎的问答模式类似,平台鼓励用户提问、创作者参与回答。用户可以在首页看到平台推荐的优质、有趣的问答内容,并在浏览过程中参与评论、转发、点赞等形式的互动。
但如果仅说复刻,其实这是真错怪腾讯了,因为腾讯这次的的确确不想走知乎的老路,否则一年前刚推出时就完全可以照搬照抄,而不是一年沉淀才一点点改版到现在的模式。
从建立背景看,知乎初创时中文社区和论坛正盛行以吐槽和灌水为主的草根文化,气氛更开放也更纯粹。但大量无意义的内容帖的确增加了不少用户的信息获取成本,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是真正准确的、有意义的。
虽然也有百度这样的综合搜索引擎,但如何开一家淘宝店这些实际问题并不能通过搜索解决,那些 ” 避坑项 ” 与 ” 加分项 “,只能依赖 ” 老带新 ” 和 ” 一帮一 “。
这个时候让用户主动去分享专业知识和见解,既切入痛点,又符合需求。它本身不生产自己的内容,要做的就是 ” 链接大脑 ” 一件事,大家集思广益、众筹答案。通过 ” 连接人与人 ” 的产品设计与机制,让用户愿意将这些宝贵的东西贡献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或许一个人不会在每个行业都是专家,但是总有一些领域,是他所熟知的并且可以分享的。
在微信问一问诞生的 2023 年,人人都读懂了 ” 引流——变现——再引流 ” 的闭合思路,很少有人会毫无目的性地花时间成本,为你一对一解答。
从社区氛围与内容生态上,二者也背向而行。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种说法,” 豆瓣是文青圣地,知乎是精英净土。”
从这句话中,可以窥见知乎营造的乌托邦式 ” 线上精英沙龙 ” 氛围。而知乎官方力推的 ” 知乎每周精选 “,也聚焦于 ” 为什么 Apple 不参与 Nest 的竞购,而是放任 Google 得手?”” 有可能在相同的地震或其他荷载下,超筋梁破坏而适筋梁未破坏吗?” 等天然设下壁垒的专业性问题。
而微信问一问就直白得多,背靠 13 亿流量池,不需要单独注册认证,只要打开微信,就被自动纳入它的潜在用户群之中。问题也有去精英化的意味——从微信问一问公众号的每日精选中便可窥见一斑,大多数问题都来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需要很高的答题门槛,更没有刻意塑造出高学历用户画像。
亲民、利变现,是问一问最鲜明的标签。而从整体架构看来,微信团队还另有打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微信生态内的内容池多处于割裂、分离的状态,用户也知道公众号有优质内容,也知道视频号里有很多相关视频,但是总不能一个个去找、一个个去翻。
搜索自然成为打开微信内容库的钥匙,通过人找信息,与推荐形成互补,进行有效的信息分发。作为微信生态的一环,问一问让更好和更合适的内容、服务,跟用户之间产生更精准的连接。
推出问一问,一方面可以增加用户使用停留时长;另外一方面,由于公众号发文、视频号发视频都具有一定时效滞后性,操作步骤繁琐,采用更轻量化的问一问,也可以丰富微信生态下的搜索内容,尤其是热点讨论和实用内容的搜索内容供给。
和知乎相比,问一问即封闭又开放,封闭在于没有类似知乎盐选、知乎打赏等独立收益机制,依然需要依托搜一搜才能打造出自己的社交空间;开放在于它打通了微信生态内不同区域的插件,公私域流量就这样盘活了起来。
” 知乎 ” 还是 ” 百度知道 “
同为战略性问答平台,同依附于搜索引擎,不可避免会让某些人拿百度知道和问一问相提并论。毕竟百度知道作为 ” 问答界元老 “,在 2005 年就已经建立起问答数量上的护城河。
俞军之所以创造百度知道,本质上是为了补充的内容空缺,类似百度贴吧,聚集相同兴趣的人创造内容,来为百度填充内容。因此,百度知道从诞生之初,它就被定义为百度搜索引擎的一个子功能,它连接人与信息。
因为百度知道是百度搜索引擎的一些搜索结果,用户对百度知道的认知约等于对搜索引擎的认知。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是有明确目的:快速解决自己的疑问,用完即走,追求高效。百度知道更像是套着问答平台外壳的一个内容提供的效率工具。
人是懒惰的,一个品牌、产品的突破点也是有限的,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一款产品只会占领用户一个心智。对于明确且标准答案的问题,为了高效准确,我们倾向于用百度搜索,对于话题性、观点性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问题也见仁见智,因此适合一群人一起讨论,我们更倾向于用知乎、豆瓣小组。
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百度知道止于答案,知乎、豆瓣始于答案。
产品定位决定了产品在用户的心智。知乎、豆瓣正好避开了百度知道在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上的优势,转而攻占有话题性、观点性问题的领域。
但我们现在往往不会再特意点开百度知道,也对其答案失去信任感。这是因为后期百度知道内积分体系中经验、财富值的出现,让大量用户为了 ” 水经验 ” 而大量复制的其他内容来回答问题,内容的复制粘贴比非常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也缺乏给内容生产者的变现途径。
百度知道的成长经历了迈向高峰到坠入谷底的 n 字曲线,大有 ” 被打入冷宫 ” 的意思,纯元已逝,后宫高位空悬,确实需要一个接班人来弥补常识空缺。
既然问一问在内容类型上已有转向百度知道之势,那么在成长体系上也需要及时刹刹车,避免 ” 右转 ” ——现在的问一问也充斥着部分 ” 为配图而配图 “” 为字数而水内容 ” 的现象,如果能止住这一倾向,那么很有机会修炼为 ” 钮祜禄 · 流量入口 “,连带着搜一搜一起 ” 晋升妃位 “。
因此,从微信的内容生态来说,问一问可以称作是一款战略级的产品功能,随之能带来更多积极变化。但其面临的挑战和困局依然不小,还有很多课要补。常识、观点上都已有平台占领了用户心智,问一问究竟该出哪张牌才能在血拼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作者的新机会?
要求创作者以视频号身份答题、添加图文与音视频玩法,从微信团队看来并非无用功与 ” 鸡肋手段 “。鼓励答案多样化、多媒体化,激励创作者发布垂直于某个领域的专业创作、富有原创性的个人观点和见解,这样的内容可以在多场景中获得更好的展示,被更多人看到。
对受困于算法推荐和私域流量效率变低的内容创作者来说,在公众号与视频号之外,又开辟了一种新的流量分发方式,也是新的流量变现机会。
在 2023 年微信公开课 PRO 上,搜一搜业务负责人披露了一组数据,2022 年,微信搜一搜的月活用户已达 8 亿,搜索量同比增长 54%。通过 ” 搜一搜 ” 带动的公众号新增粉丝贡献占比达到 27%,文章分发量较去年增长 43%;视频号新增粉丝量较去年增长 120%,视频分发量较去年增长 895%。
问一问和搜索功能在同一个页面,这意味着问一问的曝光量非常高,为创作者提供了巨大的潜在流量来源,用户在查看答案的同时,如果认可答案,即可一键关注回答者的公众号或视频号。
当然,公众号和视频号也可以为问一问创作者引流——如新世相公众号,在介绍读者们与逝去的人的故事时,还插入了 ” 有没有哪个逝去的人对你意义非凡 ” 的问题卡片,新闻哥公众号也在讲未成年犯罪时插入了 ” 长大后的留守儿童,现在过得怎么样 ” 的问题。
从这一点来看,微信问一问提供的是丰富的语料库,它基于深度文章阐发衍生性思考,并孕育出人人分享、内容共创的情感氛围。
当然,目前的问一问在内容丰富度还有用户体验上都较为粗糙。比如不少人还不知道它的入口在哪,微信搜索呈现的结果,也已经对问一问的内容进行了展示,所以并无再特地点进去的必要。
在深度内容变现机制上,问一问也在不断探索。目前已开始内测创作者分成计划,自身将产生 ” 造血 ” 能力,进一步刺激创作者的自主活跃度。把握住 ” 带着问题找答案,有明显的痛点 ” 的精准流量,让微信的流量归于微信、避免平台分流,那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 ” 内容王国 ” 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