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n编辑|Duke来源|钛财经
SHEIN 不装了,摊牌了。
原本被视为中国出海品牌的代表、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佼佼者之一,SHEIN 似乎想通了——不再反复横跳,而是彻底表示自己不是中国公司。
近日,据《联合早报》报道,SHEIN 集团副主席马塞洛 · 克劳尔(Marcelo Claure)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办的全球人工智能峰会上表示,”SHEIN 不是一家中国公司,它是一家新加坡公司,借助中国的制造业和供应链。”
马塞洛 · 克劳尔斩钉截铁的言论背后,好像是在暴露 SHEIN 的 ” 小心机 ” ——一切只为了利益。而为了追求利益,SHEIN 似乎就可以抛弃所谓的原则和立场。但 SHEIN 不要忘了,如果只为追求利益而把自己的成长、发展基石抛在脑后,只会得不偿失,甚至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时间中一步错,步步错。
「 01 」
不再闪烁其词,SHEIN 给自己定性
中国的众多公司以及充满活力与担当的民族企业,踏上出海的征程、站在全球广阔的舞台之上,尽情地发光发热。它们往往凭借着卓越的创新能力、顽强的拼搏精神等,与来自全球各个角落的强大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对于这些中国公司和民族企业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一件极为光荣且意义非凡的事情。而当它们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彩时,也会让业界同行们投来钦佩的目光,并让广大消费者内心涌起强烈的自豪感,深感与有荣焉。每一个成功出海的中国公司和民族企业,都在展现出中国跨越式发展所蕴含的澎湃力量。
但极少数由中国人创办、诞生于中国、根植于中国,供应链也在中国的某些公司,却在成长起来之后急不可耐地想要撕掉身上的中国标签。SHEIN,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被视为中国跨境电商行业领军者之一的 SHEIN,在极力摆脱自身中国公司的身份。
马塞洛 · 克劳尔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否认 SHEIN 与中国的关联。早在此前有媒体采访马塞洛 · 克劳尔问及,SHEIN 是一家中国公司吗?马塞洛 · 克劳尔的回答竟然是 “no idea”。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否定中国公司的身份,似乎已经成为 SHEIN 高层所达成的一个共识。SHEIN,这家在全球时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其全球执行主席唐伟(Donald Tang)作为核心高管之一,在公司身份的界定上就呈现出令人费解的矛盾态度。
曾在公开场合,唐伟公然否认 SHEIN 的中国身份,坚称其是一家具有美国价值观的公司。就在今年 5 月的美国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大会上,面对 “SHEIN 是一家中国公司吗?” 的提问,唐伟的回应犹如一场混乱的身份拼图。
他一方面表示从出生地和供应链角度,SHEIN 是中国公司,因为诞生于中国且供应链在中国;另一方面,又声称从总部和核心人员所在地看,SHEIN 是新加坡公司,理由是 CEO 办公室、财务等核心部门设在新加坡。而当涉及市场和公司价值观时,他竟自豪地宣称 SHEIN 是美国公司,理由是用户和市场在美国,且价值观、使命和愿景与美国一致。
唐伟这种在 ” 中美新 ” 三重身份中摇摆不定的态度,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据《金融时报》报道,两名中国商业专栏作家透露 SHEIN 曾阻止他们报道唐伟的演讲,担忧引起监管 ” 误解 “。随后,米尔肯研究所也迅速删除了唐伟相关发言的视频。
显然,SHEIN 的高管们在公司身份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已然陷入了一种极为深刻且难以自拔的矛盾之中。他们的内心似乎充满了焦灼与急切,迫切地试图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到一个被他们视为 ” 最优解 ” 的公司身份定位。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他们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层层波澜,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争议。这些争议如同汹涌的浪潮,不断冲击着 SHEIN 本身。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管从哪个角度去审视,SHEIN 似乎都不再像以往那样闪烁其词,不再以模糊不清的态度去回避那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自己是否为中国公司。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开始愈发坚定地强调自己是新加坡公司,甚至在某些场合下,还声称自己是一家具有美国价值观的美国公司。
这种前后态度的巨大转变,不禁让人们对 SHEIN 的真实意图和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困惑。在这风云变幻的全球商业舞台上,SHEIN 的身份抉择注定将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 02 」
放低姿态的 SHEIN,只为利益?
毋庸置疑的是,SHEIN 想把身上的中国标签彻底撕干净。
但中国属性浓厚的 SHEIN 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在身份上大做文章,是不是让人很费解?或许对 SHEIN 来说,这并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回溯 SHEIN 近年来的行为轨迹和发展策略,就能明白其为何要强调自身是新加坡公司,甚至是美国公司。一句话进行总结的话,那就是 ” 一切为了利益 “。
实事求是地说,SHEIN 前些年获得长足的发展。据公开数据,其销售额在 2016 年 -2018 年三年分别为 10 亿元、30 亿元、80 亿元,到了 2019 年,这一数字直接翻倍、高达 160 亿元。随后,SHEIN 的盘子不断变大。
不过近年来,狂飙的 SHEIN 在 ” 失速 “,似乎日子越来越 ” 难过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 年 SHEIN 营收达 240 亿美元,同比增长 52.8%,较 2021 年 57% 的营收同比增速出现下降;利润为 7 亿美元,较 2021 年 11 亿美元有所下降,这也是 SHEIN 首次出现营收增速下滑、利润下跌的情况。
同时,SHEIN 的用户数据和融资规模也不甚乐观。招商证券数据显示,2022 年多个月份的日活跃用户数量仅维持环比个位数增长,在 7 月甚至出现了日活跃用户环比下降 4% 的情况。此外,SHEIN 的估值一直在下降,且估值缩水数百亿美元。
而且 SHEIN 还受到不少强大对手的猛烈攻击,甚至对手的表现还更为出彩。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SHEIN 及其母公司于美国在数十起商标或版权侵权诉讼中被列为被告,官司缠身几乎已经成为了 SHEIN 的常态。
面对种种不利局面,SHEIN 想通过加快全球化布局、上市等攫取更多利益,来完成 ” 绝地反击 “。上文提到的马塞洛 · 克劳尔正是在去年 1 月,SHEIN 布局拉美供应链的关键时刻,其带资进组,以家族基金的名义向 SHEIN 投资 1 亿美元,并被 SHEIN 创始人许仰天任命为拉丁美洲主席。
同年 10 月,马塞洛 · 克劳尔被擢升为 SHEIN 集团副主席。这也让这位软银集团的前首席运营官,成为仅次于许仰天的集团二号人物。不过就目前来看,马塞洛 · 克劳尔尚未展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作用,反而因为称 SHEIN 为新加坡公司而备受争议。
此外,SHEIN 的上市之路也颇为坎坷。SHEIN 哪怕是想通过撕掉中国标签的方式,也始终未能如愿。早在 2022 年初,路 · 透社就报道称,SHEIN 已将总部迁往新加坡,创始人许仰天也已获得新加坡的永久居民身份,并在当地开展多轮招聘,积极扩大新加坡总部的规模。
与此同时,SHEIN 还密集注销了国内的公司,仅许仰天在国内曾任职过的 10 家企业,就注销了 9 家。当时就有媒体分析称,SHEIN 入籍新加坡的初衷是为了绕开国内监管,谋求赴美上市,但结果却让 SHEIN 大失所望。
去年年底,SHEIN 多次被传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秘密递表,但随后遭遇美国监管部门及多位议员的阻挠,并引发投资人低价抛售股份等。即使近段时间 SHEIN 被传将在伦敦上市,但从公开报道来看,SHEIN 从未承认过将在伦敦上市,其投资人甚至多次对外放言,IPO 的首选仍然是美国。
而且必须要提到的是,哪怕 SHEIN 为了躲避制裁、追求利益而放低姿态、委曲求全,也一直没让美国监管部门 ” 满意 “。据 OpenSecrets 的公布数据显示,SHEIN 在 2023 年的游说支出较上年增加了 657%,雇佣的游说人员也由 8 名增加到了 14 名,足以说明 SHEIN 在美面临的监管压力也在倍增,IPO 的前景仍然飘摇不定。恐怕 SHEIN 也没想到,自己已经委曲求全到这个地步,依旧没能讨得欢心。
值得注意的是,SHEIN 目前似乎正在遭遇更多问题。据海外媒体在今年 9 月 26 日的报道,SHEIN 还在新加坡进行着裁员,可谓疲态尽显。此外,有海外媒体报道称,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正在调查 SHEIN,这无疑为后者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 03 」
墙头草的策略,或两边都难以讨好
墙头草式的行为和策略,一般不会带来预期中的结果。
这是因为,在风中左右摇摆不定的小草,缺乏坚定的根基和明确的方向。如果在不同的立场、观点和利益之间游移徘徊,没有自己稳定的核心原则和价值取向,当面临抉择时,只会随波逐流,看哪边风势强劲就倒向哪边。最终在不断地摇摆和犹豫中错失良机,无法实现原本期望达成的目标。
生于斯、长于斯的 SHEIN,似乎也在上演两边都难以讨好的墙头草策略。一方面,SHEIN 想要彻底撕掉中国标签,但这是非常困难的。要知道,SHEIN 能够走红于全球,核心价值不仅在于 ” 时尚 “,而是根植于中国,根植于中国供应链。可以说,SHEIN 的起点和基石都是中国供应链。
立足于中国的产业,是如今 SHEIN 的缔造者。尤其是有经验、有意愿、与 SHEIN 长期磨合的工厂,熟练、高效的工人,以及丰富的面辅料配套资源等,只有在中国才能找到。即使如今 SHEIN 通过引入国际高管,并着手布局海外供应链,尝试将在中国成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复用至海外,但始终不能离开中国的供应链。
此前,人民日报海外网曾连续发布多篇文章对 SHEIN 的供应链进行跟踪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网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表示,中国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后开始出海,进军全球市场,符合商业逻辑。选择投资环境好的国家或地区,作为全球化大本营,无可厚非。但企业需要意识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把根留在中国,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 SHEIN 执意在供应链层面 ” 去中国化 “,那又会引发什么样的结果呢?SHEIN 还能延续过往的成绩和态势吗?目前尚不得而知。但肯定的一点是,SHEIN 坚持 ” 去中国化 ” 的结果,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动荡。
另一方面,SHEIN 在难以离开中国供应链的同时,还想披上 ” 外国皮 “,来让美国监管机构 ” 高抬贵手 “,以实现上市梦。但很显然,美国监管机构却不会把 SHEIN 认为是新加坡公司,乃至美国公司。
美国监管机构对 SHEIN 的压力,始终都会存在。美国监管机构关注的强迫劳动、危害环境以及窃取版权等问题,SHEIN 短时间内也很难进行很好的整改。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监管阴影一直在 SHEIN 头顶徘徊,上市遥遥无期。集中体现是在去年 11 月底,有媒体报道称,SHEIN 已秘密提交 IPO 文件,谋求在美国上市,目标估值 900 亿美金,但遭遇了立法者、政府官员和媒体的一致抵触,最终闯关失败。
墙头草的行为和策略,有可能两边都讨不了好。在复杂的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SHEIN 墙头草的行为和策略,只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难以收获预期的成果和回报。
参考资料:
[ 1 ] 《SHEIN 集团副主席:我们是新加坡公司》九条溪
[ 2 ] 《SHEIN 海外高管回应估值缩水,2026 年完成供应链转移?》沈阳晚报
[ 3 ] 《永不疲倦的 SHEIN 村,只在中国》新浪财经
[ 4 ] 《身份再惹争议,公司副主席称 SHEIN 是新加坡公司》沈阳晚报
[ 5 ] 《SHEIN,褪去光环》慢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