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得天独厚,资源丰厚,人才济济,工业基础强大。曾经是中国的工业摇篮,被誉为“共和国长子”。从清末到民国,东北经历了日本的侵略和殖民,但也因此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如哈尔滨机车厂、沈阳飞机厂、鞍山钢铁厂等。解放后,东北成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均GDP位居全国第一,东北人的生活水平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然而,从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经济就开始走下坡路,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相比,逐渐落后和边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78年到2020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垫底,人均GDP也从全国第一跌落到全国第十六。大连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GDP排名从2015年的18名跌至2023年的29名,下滑11位。同样的时间段,沈阳下滑12位,长春下滑13位,哈尔滨下滑25位。
东北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回溯历史,反思脉络,不言自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产业经济发展几经演变。期间,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对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从战略演变的重心变化来看,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的影响极大。一般来说,战略误判或战略错位,导致发展“路径跑偏”以及产业转型“低端锁定”,往往使一个城市或地区付出较高的转型成本与代价,错失或延迟跨越发展机遇。
以我国为例,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全球经济危机及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一些城市或地区自以为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阶段,提出了服务业为主导,实则是以房地产为主体的经营城市战略。房地产业大行其道,“去工业化”的步伐加快,出现了房地产经济过度繁荣和急剧膨胀,导致产业资本和要素大量涌向房地产领域,抬高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挤压了实体经济发展空间。并将产业拖入了结构性死循环,导致科技创新与新产品研发成为游移不定的路径。产业创新资源、资金、资本流失,实体经济收缩,呈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而随着新时期的纠错政策,如供给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房住不炒”等政策实施,加速地产经济泡沫破灭,进而引发了一些转型城市或地区的经济衰退态势。东北一些城市的先进制造工业区的衰落就是一例。
战略与政策的作用往往被人忽视,从工业化到地产化,又到工业化,东北经历了过山车的变化。历史再一次证实,一国一地没有科学战略指导,没有加深工业化发展,没有转型升级,没有科技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支撑,经济发展难以高质量、可持续。这个典型案例与转型教训,理应得到反思与汲取。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