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斌:要提高政府总支出的增速,进而增加居民与企业的收入

近日,中国经济“三季报”出炉。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增长4.6%。

从投资和消费看,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978亿元,同比增长3.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64亿元,同比增长3.3%。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近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出台或将要出台,从央行降准降息,到财政政策方面提出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等,再到住建部明确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等。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运行表现?投资和消费的增长空间还有哪些?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后续重点是什么?

近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三季度经济运行的亮点在于制造业的升级,这也是贯穿近一两年的亮点。但是,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经济活力,仍是短板。

张斌认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和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拖累当前投资增长的两个部分,而我们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方面,要投资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一些机制没有理顺,过去投资在项目设计、区域布局、融资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可能有些项目没有充分地把投资力量释放出来,需要调整。消费方面,当前最大的制约是收入,要让政府支出增加,这样居民与企业的收入随之增加,才能对消费形成支撑。

在谈到一揽子增量政策时,张斌表示,现在“药方”已基本配齐,关键是药怎么吃、量多大,接下来需要期待的是政策落实的进度和力度。财政政策方面,重点不在于赤字率,而在于政府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高一点,政府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也不应低于名义GDP的增速,即全社会的名义支出。货币政策方面,最重要的是政策利率要快速、充分下降,来引导真实利率的显著下降。

“四季度如果加点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还是有希望的,着力点主要还是政府的投资支出,短期能改变的主要是这一块,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张斌说。

让政府支出增加,居民与企业的收入也就增加了

澎湃新闻:您如何评价经济“三季报”?有哪些亮点和压力?

张斌:总的来看,经济的下行压力还是挺突出的,比如,核心CPI进一步下行,说明我们需求不足的压力还是挺明显的。看劳动力市场,比上一季度也有一定的下行压力,青年失业率有所上升。分项来看,出口、消费、投资,不同程度上面临着压力。

要说三季度的亮点,我认为,其实贯穿这一两年,都是整个制造业的升级,包括出口的结构升级,这些方面表现都还可以。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以及经济活力,这些是短板。三季度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与过去两个季度、甚至过去两年并没有太大变化。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前三季度的投资表现?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

张斌:要是看投资的增长率,其实两个拖累比较明显,一个是房地产投资,另一个是与地方政府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基建投资中,有一部分投资主要由地方政府来做,这部分在基建投资中占的盘子很大,一般是公共设施服务类的投资,近年来这部分投资增长很有限,甚至是负增长,但其实过去这些投资都是不错的,与过去相比,很明显对总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拖累。当然,也不止三季度是这样,其实二季度也是。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地方平台公司融资现金流下降,今年三季度比二季度进一步下降,达到历史低点。

其实,只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然存在,投资机会就会持续存在。我们的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方面,要投资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一些机制没有太理顺,过去投资在项目设计、区域布局、融资等都存在诸多问题,可能有些项目没有充分地把投资力量释放出来,需要调整。另外,当前中国的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以及人均体育场地的数量不及发达国家的二十分之一,地下管道系统亟需改善,都市圈建设、城乡结合部改造以及旧房改造等空间巨大,这都需要大量的投资。

澎湃新闻:从消费表现来看,当前的需求是否仍然偏弱?您认为一些促消费政策的效果如何?如何打开消费增长的空间?

张斌:现在还看不到三季度最终的消费数据,但是看社零数据,其实恢复增长是相对有限的。把居民消费拆开看,其中包括居民消费意愿,就是在给定收入的情况下,消费意愿越强,居民消费支出越多,现在来看,消费倾向还没有明显改善。为什么消费恢复得慢?主要是因为收入问题,现在拖累消费增长最主要的还是居民收入增长,不是大家不愿意花钱,而是因为大家的钱少了,收入增长慢了,所以消费增长得不到支撑。收入不提高,只是刺激消费意愿,鼓励大家花钱,可能还不够,必须得让大家口袋里的钱更多,这个才是更重要的。

而且只要政策到位,短期内收入也可能有明显变化,比如,让政府支出增加,居民与企业的收入也就增加了。

今年前三季度,政府广义支出,即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基金支出的增速为-2.8%,低于全社会名义支出增速以及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增速。2023年政府广义支出大约为37万亿-38万亿,占全社会总支出的比例大约30%。另外,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1%,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大约为10万亿。

如果政府的广义支出和房地产投资均出现大幅下降,那么其他类型企业和居民部门的收入也会显著减少,而其他类型企业和居民部门又会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房地产企业销售收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政府支出占到全社会总支出大约30%,只要政府支出能够有大幅度增长,居民与企业的收入对应就有大幅度增长,就会对消费形成支撑。

一揽子增量政策:“药方”已基本配齐,关键是“药”怎么吃、量多大

澎湃新闻:近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正在持续落地,您比较关注哪些政策?对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帮助?

张斌:我认为,从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央行以及随后三部委出台政策或表态,首先是释放了很明确的信号,对改变市场预期、激励信心非常有帮助。说明政府认识到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采取了一揽子措施,过去两年中也没有这样密集的政策出台,同时,指向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

各个部门的政策,比如,央行降息20个基点,力度比过去加大,这对减少我们的债务负担、提升资产价格估值都是有帮助的,包括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支持,都很好。除了货币政策,发改委提出的将在10月底提前下达“1000亿+1000亿”的中央投资计划,对于年内实现5%的增长目标,也是有帮助的。财政部提到的政府专项债支出用途的拓宽、债务置换,以及住建部许多政策中很重要的包括危旧房改造、货币化安置等,这些对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以及提升总需求都有益处。

如果看已出台的政策工具,我觉得总的“药方”基本上已经配齐。回顾过去,比如2015年,面对需求不足,在需求端发力比较多的就是降息,一共降了185个基点,进行了10次降息,然后用PSL进行棚户区改造,即通过政策性金融债券推动的住房改造投资。此外,还进行了债务置换。

从如今这一轮的政策中,过去采取过的措施都能够看到,包括降息、货币化的旧房改造、债务置换、扩大预算等。

那么,接下来需要期待的一方面是进度、另一方面是力度,进度越快越好,不要等到市场变得更糟糕的时候再做,那时候代价更大,反而需要付出得更多。其实今年财政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支出进度太慢。

力度方面,货币政策上还要继续降息,20个基点肯定还不够。财政政策方面,债务置换得量够才行,量少了也不管用。所以说,现在“药方”已经有了,问题是“药”怎么吃、量多大,这是关键点。但总的来说,现在多个部委出来表态之后,对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还是有很明显的变化的。

要提高总支出增速,通过政策利率快速充分下降引导真实利率显著下降

澎湃新闻:财政政策方面,您认为更大的空间在哪些?有人建议适当提高赤字率,您怎么看?针对明年的赤字率设置,您有何建议?

张斌:我觉得重点不在赤字率,而在于支出,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高一点,政府的广义支出不应低于私人部门的广义支出,也不应低于名义GDP增速,即全社会名义支出。

假设明年的增长目标是5%,并且希望实现一个相对合理的物价水平2%,那么名义政府广义支出增速不应低于7%,这样对GDP才能够形成拉动。

根据支出的需要,再来定发债的需要,未必都纳入到预算内,也没有必要跟赤字率较劲。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明年总的财政支出可能得要12万亿元,包括专项债、特殊国债、国债各种加在一起,再加上结转的,要保持必要的支出力度。

澎湃新闻:下阶段货币政策更为关键的是什么?

张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政策利率要快速、充分下降,来引导真实利率的显著下降。因为如果实际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且继续上升,而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低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那么就无法支撑消费和投资,其内生增长动力难以得到释放。因此,现阶段还需要进一步降息,要快一点、力度大一点会更好。

澎湃新闻:您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的预期如何?剩下两个月时间,拉动经济增长可能的动力来自哪些?

张斌:四季度如果加点力,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还是有希望的,着力点主要还是政府的投资支出,短期能改变的主要是这一块,即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不止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也不能差太多,现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是较大幅度的负增长,这一块如果能够加快支出进度,也是有帮助的。

Like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Previous 2024年10月28日 上午9:43
Next 2024年10月28日 上午9:44

相关推荐

  • 广州没有上海的政策优势,却有上海的买办病

    最近各地的GDP话题,最常见的就是广佛同沉与深圳科技民企带动的东莞高歌猛进。 宝洁和广汽是广州这近四十年的工业代表,,这两个都是合资的。 前四十年靠外资的技术优势,在市场上过得很舒服。 对深圳又是视作竞争对手来对待,合作少卡拦多。 像深圳在国际上的优势企业华为、比亚迪、大疆,几乎没见在广州有好的合作伙伴或分公司,当然腾讯除外,搞出了微信。 而深中通道是被卡了…

    2024年10月29日
    800
  • 上回介绍了地方债百万亿规模,再介绍下城投公司怎么回事

    1. 2023年末中国债务占GDP比例为的286.1%,是把中国三大类债务都算进去了。其中“非金融公司”债务与GDP比例为167.3%,家庭负债63.5%,政府负债55.3%。政府负债少,家庭负债也不多,公司债务高。图一,公司债务占GDP比例全球主要经济体最高,从2009年起公司债务规模急速攀升。美国、英国、俄罗斯公司债务占GDP比例只有中国约一半,欧元区和…

    2024年10月15日
    900
  • 蔚来李斌又觉得汽油味好闻了

    作者 | 潘卓伦 蔚来拥抱油箱、加入增程混动的风声还在继续。 距离蔚来官方和CEO李斌强调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继续采用“可充可换可升级”纯电技术路线试图辟谣才不到两天,媒体再爆出蔚来有意布局增程式混动车领域。不过这次更加具体,蔚来旗下增程式混动车将只在海外市场上市。 据媒体援引两位知情人士消息,蔚来将在2026年发布旗下首款混动车型,但仅限海外市场,包括…

    2024年11月5日
    800
  • 这一届奥运营销,伊利和蒙牛谁更滑头?

    作者:刀客doc 今年巴黎奥运营销,我看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就是蒙牛和伊利的暗战。 其中有一种声音认为,伊利这次又再一次成功伏击蒙牛。这个观点确实满足了不少人对商战期待,大家都喜欢看「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剧情。 不少人嘲笑作为奥运官方赞助商的蒙牛,人傻钱多,这次又做了冤大头。 听到这些没头脑的声音之后,我决定从营销角度聊一聊这次奶业双雄的奥运之战…

    2024年8月19日
    7000
  •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发行境外可转债是业务发展需要,也是主动做好资本规划

    8月23日,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该公司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发行35亿美元可转债,关键的考虑点是业务增长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去主动做好资本规划。 付欣指出,伴随着业务尤其是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平安的金融主业都是需要资本投入的。比如寿险的ROE基本上在30%,从这样的一个资本回报来说,未来这块也是投入的一个重点。此外…

    2024年8月23日
    4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