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国家经济》是『砺石商业评论』的一个重要文章专栏,试图从经济与人文融合的角度去解读全球各个核心国家的最新发展,以归纳出不同国家经济变迁背后的底层规律。本期为读者带来的国家是孟加拉国。
王剑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独立以来,始终面临着“令人痛苦的贫困”和自然灾害频繁等困境。
不过,在过去五十多年里,孟加拉国经历了显著的经济转型,经济规模超过4400亿美元, 从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发展到2015年的中低收入国家。被誉为“南亚奇迹”。
甚至,国际金融机构预计到2026年孟加拉国将退出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
可孟加拉国近期发生的动乱,却暴露孟加拉国早已沉疴难起,宿疾缠身。
其实,孟加拉国今天的政变和动荡,只是复杂历史的一个注脚。
1
东巴和西巴的分裂
孟加拉国,位于南亚东北部,与印度三面毗邻,东南部与缅甸接壤,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却拥有超过1.7亿人口。
这意味着,在孟加拉国,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342人,这个人口密度在世界范围都是遥遥领先。
更糟糕的是,由于经常遭遇自然灾害,又毫无工业基础,长期是联合国最不发达的45个国家之一。
说起来,孟加拉国的困境,与其独立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1947年,巴基斯坦从印度独立出来后,包括东、西两部分。西部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当时被称为西巴,东部就是今天的孟加拉国,称为东巴。
可西巴和东巴的距离太远了,两地超过2000公里,中间还隔着一个印度,地理状态极为奇特。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印度独立时,南亚穆斯林群体希望自己也能独立建国。
于是,西巴和东巴穆斯林经过争取,宣布独立为巴基斯坦国。
虽然同为穆斯林,但西巴和东巴境内的民族并不相同。“西巴”是旁遮普人、俾路支人、信德人和普什图人,而“东巴”是孟加拉国人为主。因为地缘关系,相互并无认同感。
而且,巴基斯坦独立时,主要依靠的是西巴领导的“穆斯林联盟”不断制造声势,东巴几乎没有参与。
等巴基斯坦独立后,便有意将政治与经济等资源向西巴倾斜,却对东巴的孟加拉人不闻不问。
不仅孟加拉语被从巴基斯坦官方语言中剔除,遇到收税等问题,巴基斯坦也是从东巴开刀,而且砍得毫不客气。
这自然引发东巴的孟加拉国人强烈不满,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并在1970年公开化。
1970年,巴基斯坦举行议会大选,席位分配是西巴138个,东巴162个。东巴的席位分配比西巴多,是西巴的一种安抚措施,觉得东巴人没啥文化,也没啥政治概念。
可偏偏东巴政党“人民联盟”在谢赫·穆吉布·拉赫曼领导下,顺利拿下160个席位,成了绝对多数。
这对西巴来说,如果东巴“民盟”上台,肯定会在政策上倾斜东巴,这也意味着西巴多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于是,西巴军方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并派兵前往孟加拉国镇压,制造了二战之后最为惨烈的“孟加拉国大屠杀”。
时至今日,由于相关资料不全,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互相对此表态不一,一个说死了300万,一个说只死了30万。
不管具体数字是多少,当时的西巴军政府确实扮演了极为不光彩的角色。
西巴军队的残忍激发了孟加拉国人民的反抗,1971年3月,孟加拉国独立战争爆发。
西巴首先将穆吉布逮捕,东巴的孟加拉人组成的军队在其《独立宣言》感召下,开始了持续9个月的“独立战争”。
战争从当年3月打到12月,由于距离太远,西巴军队的进攻开始迟缓,随着印度派兵介入,西巴军队已力不从心。
1971年12月16日,西巴军队撤退,孟加拉国正式宣布独立。
2
孟加拉国军队的影响力
这么快就独立,对于孟加拉国人民来说是好事,免遭战火继续涂炭。
可对东巴的政治领袖穆吉布来说,未必是。
1972年1月,巴基斯坦迫于压力,不得不释放了穆吉布。
因为领导了大选,还因此被关押,穆吉布被孟加拉国人视为“国父”,毫无悬念地成为国家第一届领导人。
但孟加拉国的军方对此却愤愤不平,觉得穆吉布只是喊喊口号的书生,自己才是浴血奋战的真正独立英雄,对其各项政策根本不买账。
这里得介绍下孟加拉国军队的情况,纵观孟加拉国的历史,可谓“成也是军队,败也是军队”。
论反抗精神,孟加拉国军人确实很有血性。
1857年,印度军队因传言新发放的步枪涂满猪油,引发印度籍士兵发生兵变,最终爆发了印度大起义的故事。
当时,正是驻守密拉特的孟加拉裔士兵最先发动叛乱,枪杀了英国军官,并鼓动德里驻军加入他们的行列,才点燃了印度士兵的起义热潮。
虽然起义最终被英军镇压,但其行为标志着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是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沉重打击。
不过,也是由于孟加拉人积极反英,来自旁遮普的贫困民族却亲英,使得英国殖民者立即对英印军进行整编,拒绝对孟加拉军官进行升迁。
这也使得巴基斯坦独立后,大部分军官都是来自西巴的旁遮普地区,孟加拉地区出身的军官不到10%。
军队都靠边站,孟加拉人更是在新生的国家沦为二等公民,彼此间的矛盾才越来越激化。
虽然孟加拉的独立战争打了数月,但由于彼此军事实力有限,真正高烈度战争极少,几乎都是“你打一枪,我还一枪”的常规战。
事实上,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印度投入的三个精锐军,孟加拉军队是跟着后面打了几场“顺风仗”。
虽说战绩平平,孟加拉国军队却自认为居功甚伟,始终对本国的文官集团看不顺眼。
面对军队的轻视,手上没有军权的穆吉布只好采取安抚政策,即在新政府的公务员职位里给“自由战士”预留30%的配额,希望得到军方的支持。
这些“自由战士”是参加了独立战争的老兵及其家属,相关政策也一直延续到穆吉布的女儿哈西娜执政时期。
可孟加拉国军方并不满意,因为穆吉布信奉纳赛尔为代表的“世俗化民族主义”,即减少宗教对政治的影响,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冒犯。
穆吉布上台后制定了第一部宪法,明确将世俗化列为基本原则,彻底得罪了虔诚的军方与宗教人士,但迫于穆吉布的影响力,只能吞声忍气。
1974年,孟加拉国爆发大洪水,超过600万间房屋被摧毁。洪水过后又是大饥荒,死亡人数超过一百万。
可穆吉布又出了一记昏招,他将粮食以高价收到仓库。
原本他的初衷是想通过政府收购,逐渐平抑不断攀升的粮价。可如此一来,市场更加恐慌,粮价飙升更快,国内对此怨声载道。
见此情形,军方出手了。
1975年8月15日,军方发动政变,将穆吉布全家十多口人统统枪杀,唯有大女儿谢赫·哈西娜和妹妹蕾哈娜在德国度假,侥幸生还。
3
军政府时期的孟加拉国
军方的齐亚·拉赫曼少校上台组建了军政府,此人曾是穆吉布《独立宣言》的宣读者,却一直觊觎新政府的领导人位置。
齐亚执政六年,孟加拉国逐渐沦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没办法,孟加拉国的自然条件太糟了。
孟加拉国位于著名的恒河三角洲,而且还有汇聚于此出海的恒河、雅鲁藏布江、梅格纳河三条淡水河,平原多为冲积平原,泥沙富含养分,可谓千里沃土。
遗憾的是,这么一个鱼米之国,却因地处南亚季风区,饱受季风带来的雨水和洪水泛滥影响,几乎就是几条大河的天然“泄洪区”。
最令孟加拉国郁闷的是,由于地处下游,这两条主要河流的水资源并不都能为孟加拉国所用。
由于印度在上游拦截了大量的河水,并建设了“北水南调”和“河流并网”等重大水利工程,导致下游的孟加拉国水量急剧减少。
想用水未必用到,可每到洪水季节,泛滥的河水又会侵袭孟加拉国,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因为河流和水源问题,孟加拉国一直与印度争执不休。
此外,孟加拉国还因地处海湾,常遭受大型飓风的正面侵袭,损失惨重。
这也使得孟加拉国老百姓种植粮食时,得祈祷收获前不要遇见洪水和飓风,否则任何一场天灾足以让地里颗粒无收,连带着成百上千万人流离失所。
也是因为洪涝灾害严重,独立初期的孟加拉国基建几乎是一片空白。修桥、建坝、拉电线都非常困难,毕竟建造的基础设施是死的,河水是流动的,这边刚打好地基,那边洪水一来,早冲得无影无踪。
孟加拉国建国初期,就连首都达卡,既无大型建筑,也无持续的电力供应,论贫穷和混乱算是一个超级加强版的“城中村”。
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原本就毫无经济基础的孟加拉国还经常遭遇政变。
自孟加拉国独立后,军队就发动了29次政变。
齐亚的政变是一个极为恶劣的开端,既然他是凭借政变上台,那其他军人也可以。
1981年5月,齐亚·拉赫曼遇刺身亡,曼苏尔·艾哈迈德少将随即上台,继续军政府统治。
不过,无论是齐亚,还是艾尔沙德,他们都是伊斯兰教的虔诚信奉者。
齐亚掌权后通过修宪,将“世俗化原则”删去,还成立了“宗教事务部”,给钱给资源,大力推动宗教发展。
而艾尔沙德上台后,干脆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将宗教治国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只是宗教不是万能的,也不会让孟加拉国从连绵的天灾中解脱出来。军政府可以凭借武力夺权,但无法用武力保证经济增长。
90年代,面对经济状况半死不活的局面,加上世界局势变化,军政府决定不玩了,还政给文官政府。
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军政府事先扶持了三个比较听话的政党——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孟加拉国民族党和伊斯兰大会党。
其中,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的领导者,是之前被赶下台的齐亚·拉赫曼的妻子——卡莉达·齐亚(该党也是由齐亚创办)。
此外,孟加拉国还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势力,就是“国父”穆吉布创立的“人民联盟”,领导人正是他女儿哈西娜。
1991年,孟加拉国举行军政府执政后首次大选,卡莉达·齐亚领导的孟加拉国民族主义党获胜上台。
执政五年后,卡莉达也没能折腾出名堂,在1996年选举中败给了哈西娜。
从此,孟加拉国政坛近30年间,都是以两位女性为主角的“二人转”。
4
哈西娜时期
两位女性领导者背后分别有军方势力支持,也各自恨之入骨。
传闻穆吉布全家15口之死,齐亚虽然未必直接参与,但至少是知晓政变的主谋之一;而齐亚被另一派军方杀掉,哈西娜也有参与的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政局相对稳定,孟加拉国军方越来越倾向不干预政治的态度,尽量保持中立,逐渐获得孟加拉国人的好感。
可两位女性政治家,却毫不客气。政坛上斗得你死我活,私下还会使黑招。
2004年,因为演讲时被人丢手榴弹,哈西娜差点当场身亡。
甭管这事儿主谋是不是卡莉达,气不过的哈西娜还是以腐败为由,将其抓了起来。
2009年,哈西娜领导的民盟再次在大选中获胜。
因为彻底扳倒了卡莉达,哈西娜终于不用再唱对台戏,从此牢牢把控孟加拉国政坛15年。
除了当总理,她同时还兼任国防部部长、电力、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长、劳工和就业部长、文化部部长等职。
客观说,虽然哈西娜这次因为镇压学生而招致众叛亲离,但她执政期间确实也为孟加拉国发展作出了不少贡献。
在她领导下,孟加拉国至少实现了1.7亿人口的粮食自给自足。
在如此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还能取得这个成绩,确实不容易。
虽然洪水频繁,但孟加拉国光照条件好,全年平均气温26.5度,种植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年三熟,粮食只要雨季到来前收获及时就有保障。
哈西娜执政时,将农业作为重要经济项目,通过优化品种、选用优质化肥,使得大米年产量从1971年的不足1000万吨大幅增加到如今的3500万吨。
特别是孟加拉国借鉴国外,改良了科学收割与仓储技术,即便遭遇自然灾害,依然能保持2000万吨的稳定供应,这才支撑了人口不断飞涨。
值得一提的是,孟加拉国实际生育率在几十年内也已快速降低,比老东家巴基斯坦要少得多,如今已经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线。
但即便如此,孟加拉国人口还是过多,而且大部分是20岁-30岁的青壮年,就业成为大问题。
所以,孟加拉国既要维持庞大的农业部门,也要挤出有限的剩余价值搞工业化。
一直以来,孟加拉国最主要的工业是服装业,成衣制造业占其出口总收入的83%,是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成衣出口国。
近20年来,伴随全球对“快时尚”(fast fashion)的需求不断增长,才让孟加拉国的服装业发展迅速。
不过,孟加拉国的服装业至今还停留在低端加工业模式,即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赢得订单,再凭借数百万就业者快速完成。
而与服装业相关的化学纤维、染料、机械等领域,几乎空白,既无技术也无资金,未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因为毫无技术储备,孟加拉国还有一项处理“洋垃圾”的产业——全球最大的拆船产业。这种环境恶劣,又毫无安全保障的苦活,在很多国家都被拒之门外,却在孟加拉国被人抢着干。
但仅从数据上看,孟加拉国的经济近年来确实有了长足进步。
5
孟加拉国与印度越走越近
过去10年间,孟加拉国GDP年均增长维持在6%以上,贫困率从2010年的11.8%降至2022年的5%,被国际社会称为“南亚奇迹”。
2022年,孟加拉国人均GDP为2,657美元,而同年的印度为2,410美元,这让印度都惊掉了下巴。
彼时,还有国际金融机构预测,孟加拉国将于2026年脱离“最不发达国家”行列。
经济增长,国际订单增多,主要是因为孟加拉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以及在帮助邻国缅甸罗兴亚难民上的努力。哈西娜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措施,让孟加拉国社会宗教化的趋势被遏制,得到了印度和西方国家的支持。
尤其是哈西娜执政时,有意缓和与印度的紧张关系。
虽然孟加拉国独立时得到过印度的帮助,可随着时间推移,两国在边境问题、水资源分配、贸易不平衡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和争端。
在这些问题上,孟加拉国往往采取了强硬的立场,特别是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孟加拉国与印度的矛盾尤为突出。
由于恒河和雅鲁藏布江等河流源头位于印度境内,孟加拉国对印度在上游建设水坝和水库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多次要求印度拆除,但被拒绝。
加上彼此极为复杂的宗教问题,两国关系越来越糟,双方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明明互相看不顺眼,可由于哈西娜出访印度后,与其签署了大量贸易协定,使得孟加拉国近年来,每年对印贸易都是几十到上百亿美元的巨额逆差。
一句话,贸易是不少,可钱都被印度赚走了。
印度人开心了,孟加拉国人却很生气。
两国人均GDP差不多,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差不多,而且都是成衣加工出口国,是妥妥的竞争关系。可印度商品长驱直入后,让孟加拉国本土企业没饭吃,换谁都是一肚子怨气。
甚至,为了讨好印度,哈西娜还准备将国内最为重要的提斯塔河水利工程交给印度企业,这让孟加拉国人更接受不了。
水资源和商品贸易还可视为哈西娜对印度表示“诚意”,但在更敏感的政治立场上,哈西娜让孟加拉国人快气炸了。
印度东北部有多个反政府武装,过去经常借道孟加拉国落脚和整修,孟加拉国对此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可哈西娜2009年上台后,对这些反印武装采取强硬态度,抓住就立即移交给印度。
国内军方和反对派十分不满,觉得哈西娜这么做,不仅惹怒穆斯林兄弟,也等于成为了印度的附庸。
其实,站在地缘政治角度来说,孟加拉国选择与印度搞好关系是正确的。印度不仅是南亚大国,而且三面与孟加拉国毗邻。其中,印度5个邦与孟加拉国共有4000公里的边境线,彼此融合很深。
换句话说,哈西娜如果希望保持孟加拉国的国际局势稳定和经济提升,就不能不抱紧印度这个近邻的“粗腿”,想办法成为南亚和东南亚的政治与经济纽带。
同样的原因,印度也极为关注两国关系。从2017年、2021年、2022年,两国领导人在互访的过程中,签署了几十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相互关系至少在高层是突飞猛进。
美国也乐见其成,作为印度洋沿岸国家,特别是孟加拉国湾的特殊地理位置,美国希望孟加拉国与印度共同加入其印太战略,成为南亚局势稳定的“压舱石”。
6
动乱源于多年的沉疴
既然哈西娜在国际政治和国内经济上都“玩得转”,为何会在近期突然倒台呢?
直接导火索是今年6月,哈西娜政府试图扩大公务员配额制,使得照顾“自由战士”的配额数量再次提升,导致国内年轻人不满。
前面提到过,照顾“自由战士”政策,是由哈西娜的父亲穆吉布在世时提出,哈西娜只是遵照执行。
本来照顾了几十年,也该差不多了。而且从2018年开始,孟加拉国就爆发过因为配额制度导致的骚乱,也迫使政府作出承诺,打算废除这项制度。
没想到,今年6月,孟加拉国高等法院一纸裁决,令该制度“死灰复燃”,抗议由此爆发。
那么,为何今年的孟加拉国学生和年轻人反应如此激烈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孟加拉国沉疴多年的顽疾都在这个“配额问题”上爆发了。
对于孟加拉国年轻人来说,由于国内大型企业有限,也没有合适的外企可以进,“考公”就成为光宗耀祖和吃饱饭的唯一选择(这点与印度、巴基斯坦基本一样)。
可即便“考公”,一样逃不过所谓配额制度,也就是当年所谓“打江山”的后代不仅可以优先进入公务员队伍,而且升迁和奖励也是优先考虑。
孟加拉国与印度公务员系统都是学习的英国殖民系统,其中,孟加拉国公务员考试,分为普通公务员考试和BCS考试。
普通公务员是最基础的办事员,一般为20级,普通人这辈子干到第10级(局长)这层就算到顶了。
想升职快,就得参加被称为BCS考试的全国性公务员考试。只要能通过BCS考试,起步就是第9级,直接进入高级官员序列。
无论哪种“考公”,对于孟加拉国年轻人来说,都是阶级跃升的唯一途径。
而今年的调整政策,意味着有超过50%的公职是以配额方式分配给特定群体,不管是普通公务员考试,还是BCS考试,留给年轻人择优录用的岗位下降至44%,只有大约3000个空缺职位。
事实上,今年孟加拉国将有40万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争夺这些职位,僧多粥少局面越发严重。而社会上,孟加拉国1.7亿人口中已经有五分之一处于失业状态。
更让年轻人觉得不公的是,除了后代“考公”可以享受优待,“自由战士”每年可领取27000塔卡(合人民币16670元)的特殊津贴。因为有利可图,造假获得“自由战士”身份的事件也非常猖獗。
在孟加拉国年轻人看来,这种剥夺大多数人上升通道的“门阀制度”,必须彻底打破,否则活不下去了。
与此同时,孟加拉国民众对经济增长不平衡、严重不平等和腐败现象,早已深恶痛绝。
由于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和经济全球化逆流等原因影响,孟加拉国的经济指标在近两年出现恶化,国内失业率再次提升,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今年1月,哈西娜在备受争议的选举中再次当选孟加拉国总理,却被指控选举舞弊、打压异己,其政府更是被指责贪腐横行,令人愤怒。
动乱前,孟加拉国媒体曾曝出,哈西娜府邸的一名职员,就贪污了3400万美元。
事实上,孟加拉国人对哈西娜的不满,除了上述提升“自由战士”亲属配额,关键还是她整个家族都手脚不干净。
哈西娜的长子萨吉布是美国国籍,早就携款跑路到了美国;女儿赛玛长期呆在迪拜,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妹妹蕾哈娜拿着英国国籍,全家一直旅居欧洲,钱自然也捞得不少。
这些在孟加拉国,都是公开的秘密。
还有之前提到的亲印,导致一直对印度持强硬态度的军方极为不满。尤其是在动乱升级后,哈西娜下令警察枪杀年轻学生,让军中少壮派军官大为愤怒,公开表示支持学生。
随着事态升级,军方选择中立,实际就是抛弃了哈西娜政府。
面对国内声势浩大的反对声,哈西娜想保命,只能走为上。
7
孟加拉国的未来依然是个迷
“孟加拉国如今在发展中国家中有着一席之地。但我怀着难以言表的悲痛告诉你们,今天,这一切都化为灰烬。”
8月13日,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在离开孟加拉国时,在公开声明中这样说。
哈西娜离去后,由于军方保持中立,害怕追责的警察纷纷躲藏起来,孟加拉国几乎成了一个无政府国家。
由此,孟加拉国也爆发了大量报复性的伤害事件,部分是之前对学生开枪的警察及家属,还有一些印度裔人,局势变得越发混乱。
虽然哈西娜时代已成为历史,国际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对孟加拉国新政治局面表示支持,但孟加拉国的未来依然前途叵测。
比如目前被各派推出的84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无党派人士穆罕默德·尤努斯,只不过是目前局面下能被大多数势力接受的“忠厚长者”,其使命在于推动尽快平稳渡过目前危局,恢复法律和秩序。
但无论其年龄还是政治资历,都不足以真正掌舵孟加拉国这艘尚处于狂风暴雨中的巨轮平稳前行。
此外,不管哪股政治势力上台,“印孟蜜月期”也将随哈西娜政府倒台而结束,“疏印”与“抗印”恐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孟加拉国的主基调。
印度肯定不会对此置之不理,也有的是办法进行干预,未来两国的关系也变得极为微妙。
对于中国来说,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一直都是孟加拉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涉及12条公路、7条铁路、21座桥梁和31个电站,有的尚未完工。
孟加拉国的动荡,也不可避免会影响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未来新上台的政治势力又会如何处理两国间关系,尚待观察。
因此,孟加拉国此次政局动荡,是福是祸也需要继续观察。
事实上,南亚国家只要政局变动,往往会因执政者理念改变,带来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造成国家持续衰落的案例比比皆是。
特别是对于孟加拉国这样毫无工业基础,人多地少的南亚穷国,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经济提升策略,也不能在产业升级领域找到新方向,很可能会今不如昔,像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等南亚邻居一样陷入持续动荡。
孟加拉国能否尽快从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走出,新的执政者能否破除本国历史的悲剧性重复,避免再度陷入腐败与不公的旋涡,未来究竟是“奇迹”还是“灰烬”……
或许,还很难给出一个乐观的答案。
以上就是关于【苦难的孟加拉国:从“南亚奇迹”到前途未卜 | 国家经济系列】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