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盧永雄,政治、財經深度研究者,巴士的報總編CEO。
特朗普和美國選民的「雙贏方案」,只要人民足夠蠢,他們就不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付足了代價,這就是民主選舉。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他最愛的關稅、關稅、關稅,恐怕會成為未來4年環球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議題。
因為特朗普不單要向中國徵稅,也要向歐洲及全世界徵稅。
牌面上,特朗普增加關稅有一大套理論,要「讓美國再次偉大」,其中一個主要推手,是他上次任內的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去年美國對全球貨物貿易逆差1.06萬億美元,32%來自中國,有3361億美元。
萊特希澤認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不健康,產業流走了,美國人失去工作,用特朗普的話語:「這些錢被偷走了」,並資助了中國這個競爭對手。
萊特希澤這種人的思路,主要會做幾方面的事情來平衡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
第一, 讓美元貶值,擴大美國產品出口的優勢。
第二, 大幅加徵關稅。
全面加徵10%的美國進口商品關稅,對主要競爭對手中國加徵60%的關稅。
高關稅造成了壁壘,外國產品很難進來,進來的外國貨成本亦會大幅提升,這樣會增加美國本地產品競爭力,加速美國的再工業化。
第三,改革稅制。
美國產品出口到國外,要支付美國公司的所得稅,又要支付出口地的增值稅,削弱了美國產品的競爭力,所以需要改革。
這些講法聽起來道理十足,美國人亦深信不疑,所以特朗普揮動關稅大旗,能夠再次當選總統。但看看美國的貿易數字,就會發覺現實並不是這樣一回事。
美國自2018年特朗普執政時期向中國開打貿易戰,到拜登上臺,也沒有大幅削減特朗普加徵中國產品的關稅,還針對新能源行業中國產品再大幅加徵關稅。
看看中美貿易的變化。
2018年美國從中國進口貨品5395億美元,5年之後到2023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03億美元,5年間確實對中國進口減少了7.2%。
5年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亦的確減少了。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是4192億美元,到去年對華貿易逆差是3361億美元,數額雖然仍然龐大,但亦減少了20%。
美國對中國的依存度亦顯著下降,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比例從2018年的21.2%,一直跌到2023年的14%,即是進口產品中,中國產品比例顯著縮小了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與生產直接相關的資本品及其零部件(交運設備除外)、工業用品等跌幅較大。
看完這些數字,本該可以說美國對華貿易戰是成功了,成功降低了對中國商品依存度,減少對華貿易赤字。
但看看美國整體貿易數字,2018年美國整體貿易逆差是8787億美元,到2023年整體貿易逆差擴大至1.06萬億美元,5年間增加了20.1%。
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5年間減少了20%,但是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又增加了20.1%,搞來搞去美國的逆差並沒有縮小,還在擴大。
除了部分中國商品可能轉移到東南亞或墨西哥等地,組裝加工再輸入美國外,更加關鍵的問題是美國製造能力薄弱,美國人花費大對商品需求高,不從中國進口,亦會從其他更貴的來源進口,所以貿易逆差不是縮小了,而是擴大了。
那麼下一個一百萬的問題就是,為何以特朗普這個聰明人,還要繼續對中國大玩關稅戰呢?
《觀察者網》評論員晨楓就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解釋。
美國以對中國強硬為由,大幅加徵中國商品關稅,原因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因為美國國內不加稅,所以就要對中國加關稅。
稅收是國家運作的基礎,關稅也是稅,只不過是對進口貨物徵稅。美國財赤不斷擴大,截至9月底止2024年度,財政赤字錄得1.8萬億美元,按年升8%。
特朗普承諾了上任後大規模減稅,包括削減公司稅等等。
除對烏克蘭停戰可以節省幾百億美元軍費開支,還要尋找其他收入來源去填數。
如果想收取大量稅款,第一,收稅基礎要大;第二,收稅成本要低;第三,政治反彈要小,那麼找進口商品、特別是中國進口商品來開刀,就很容易了。
2023年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貨值4272億美元,全面加20%關稅,就可以收到854億美元稅,如果大加60%關稅,更可收2563億美元,已經很多了。
或者先獅子開大口收60%關稅,最後落地還錢收20%,仍然可以收到800多億美元的稅款。
這樣加稅堪稱無痛,雖然最後進口關稅會大量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但他們不知道物價上升因為加了中國關稅,還覺得政府大幅對中國徵稅,遏制了這個競爭對手,非常解氣。
這就變成了一個對特朗普和美國選民的「雙贏方案」,只要人民足夠蠢,他們就不知道要為自己的選擇付足了代價,這就是民主選舉。
民粹政客會用各種方式欺騙選民,而選民就老老實實投票給他們,最後老老實實地找數,還說自己的制度好正,叫全世界都一定要學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揭特朗普關稅大招的黑幕】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