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靠不住,农村现在流行养女防老

‍‍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何国胜

实习生 焦梦洋

编辑 | 向由

” 你哥相当于嫁出去了,当初就不该同意他们结婚。” 母亲常跟女儿陈琳抱怨哥哥不管他们。

当初结婚时,父母为哥哥买房、办婚礼花了 30 多万元,并因此负债。而自从哥哥婚后住进了城里,以自己新家庭为主,村里父母的需求基本都由陈琳负责。

尽管陈琳并非亲生,多年来,父母有什么事都是联系她,” 家里面需要电器或者生活用品什么,都是找我,我买给他们 “。哥哥过年也多是不回家,父母也不去城里找儿子,因为岳父母跟他住在一起。

而陈琳也早已出嫁,有个两岁的儿子。隔一年,她会带老公孩子回去陪父母过年,有时也让父母去她家过年。平日里,她平均两三天就会给父母打视频电话,他们很高兴。

所以很多时候,陈琳更像是 ” 传统意义上 ” 儿子的角色。

在陈琳上一代人的经验中,这样的现象在农村是罕见的。长久以来,基于传统继承制度的 ” 养儿防老 ” 的观念深植于一代代农村父母的头脑,其中的 ” 儿 ” 是儿子,而非嫁出去的女儿。

长久以来,” 养儿防老 ” 的观念深植于农村父母的脑中 / 新华社记者陈朔 摄

而现在,农村父母的身边围绕着不少像陈琳一般嫁出去的女儿,共同甚至更多地承担起了父母的养老责任,出现了所谓的 ” 女儿养老 ” 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甘颖告诉南风窗,相较于城市多样的养老模式和较有保障的养老金,农村大部分的老人都处于一种自我养老和依靠子女的状态。

同时,少子化和当前不断推进的城镇化,使得儿子养老面临压力。此时,” 女儿养老 ” 以一种新的养老形式出现,既可以适当化解当前农村的养老危机,也提高了农村老人的养老质量。

隐去的儿子与显身的女儿

陈琳今年 28 岁,老家在四川农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除了种地,在农闲时会去建筑工地挣钱。

陈琳哥哥大她 7 岁,结婚已 10 多年,有 2 个孩子。哥哥自结婚后就进城生活,父母留在村里。前几年,陈琳嫂子生孩子后,母亲本想去帮忙带,但又怕婆媳合不来,最后是哥哥岳父母去的。

此后,岳父母就跟哥哥住在一起,也是打那起,哥哥跟父母的联系变少了。” 我哥不怎么管我爸妈,他们也不好意思去找他。” 陈琳说,父母担心频繁找儿子会影响他们夫妻关系。

于是,父母的需求都提给了陈琳。

父母的需求更多提给了女儿 / 《小巷人家》剧照

2018 年,陈琳从一所大专毕业,工作不太顺利,两年陆续换了几个工作。但那时候,她婆家经济条件不差,因为拆迁,得到一笔补偿款。所以她母亲要什么她都给买,前后花了不少钱,” 每个月花费肯定超过 1000 元 “。

去年,陈琳做生意亏了近三十万元,她就跟父母讲:” 现在没有之前那么宽裕,没办法做到你想要啥就给你买啥。” 她告诉南风窗,” 可我觉得我妈跟我提需求提习惯了,我给她讲了我没钱,她还是有啥事就找我,让我有点恼火 “。

今年,陈琳哥哥升职了,工资跟着涨。前不久,她找哥哥谈过,” 以前你条件不好的时候没给爸妈拿什么钱,现在条件好了,每个月给爸妈拿 1000 块钱 “。陈琳说,哥哥没说什么,算是默认了。

因为负债,她只能少给点,每月给母亲 500 元。陈琳本来不打算给这钱,但她父亲说不给不行,他觉得农村都是养儿防老,怎能不给。陈琳说,父亲较懒,现在不到 60 岁就完全不挣钱了,只在母亲的逼迫下勉强种些地。平时就是去钓鱼,上个月因为钓鱼,母亲跟他吵架要离婚。

农民在自家稻田里查看即将收获的水稻 / 新华社记者张端 摄

跟陈琳不同,同样出生在四川农村的孙丽云在父母没有任何索取的情况下,为父母的养老投入很多。

孙丽云今年 35 岁,是当地乡镇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也是家里的老幺,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 43 岁,至今未婚,姐姐 40 岁,外嫁重庆。父母是传统的农民。

前不久,孙丽云母亲生病住院,查出了脑梗。随后,她跟哥哥、姐姐商量,为父母制定了一个养老计划。

按照计划,兄妹三人每月固定给父母生活费,让他们不再操劳。这笔钱,哥哥每月 500 元,姐姐 200 元,孙丽云 500 元。传统节日、父母生日的红包和礼品等不计入生活费,三人各凭心意。

传统节日、父母生日的红包和礼品等费用便由子女各凭心意给予 / 《烟火人家》剧照

此外,父亲因慢性支气管炎常用的吸入药剂费 4000 多元和父母住院费 2000 元以内的由她承担,2000 元以上的她和哥哥均摊。

尽管哥哥并未结婚,但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父母更多还是由孙丽云照料。因为在医院工作,父母日常看病就医基本上是由她负责,每年她都会带父母做全身体检。

2015 年,她给父母一次性补缴了养老保险,花了 2 万多元,现在父母每月的养老金加起来近 700 元。次年,父母想翻修村里的老宅,孙丽云出了 5 万元,姐姐出了 1 万元,哥哥因为当时刚在市区买了房子,就没出钱。

父母平日住在村里,每逢节假日孙丽云几乎都会回去看父母,父母偶尔会来她镇上的家里住上几天。姐姐在重庆,回来较少,但每次回来都会给父母钱和买一些礼物,在传统节日的时候也常转钱给她,让她转交给父母。哥哥常在市里打工,回来的次数比较少。在日常交流上,她与父母更融洽。

” 哥哥和母亲的脾气不相符,经常吵架,我经常和父母打电话交流,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 孙丽云说。

经济、生活、情感,女儿养老三方面

或许在城市家庭中,陈琳跟孙丽云的付出已是常态,但在农村中,女儿参与父母养老,是个新现象。

“2018 年在陕西农村调研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女儿养老现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教师甘颖告诉南风窗,女儿养老本质上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种伴生物,从时间上来说,确实是近几年才有的现象。

甘颖当时调研主要接触的是 “50 后 “、”60 后 ” 的父母,” 因为 70 后目前还不存在养老问题 “。参与养老的女儿,主要是 “80 后 “、”90 后 ” 世代,再往上一代,基本还是以儿子养老为主。

这种女儿养老,多指的是 ” 从夫居 ” 婚姻的女儿参与父母养老,而非 ” 招婿婚 ” 或 ” 入赘婚 ” 中的女儿。甘颖告诉南风窗,” 招婿婚 ” 的女儿养老,本质是女儿的 ” 儿子化 “,是因为家庭里缺少男性角色,让女儿承担起儿子应该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 招婿婚 ” 的女儿养老,本质是女儿 ” 儿子化 ” / 诺言 制图

而 ” 从夫居 ” 的女儿养老,它的本质不是女儿的 ” 儿子化 “,而是在有儿子的前提之下,女儿和儿子共同参与养老。

甘颖发现,当下女儿参与父母养老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上的支持。以前的女儿养老更多是给父母一些零花钱,而现在的女儿给父代的经济支持不仅是零花钱,而是在大小的事情上都出力。比如父母住院,女儿和儿子一起分担医药费,在平时,也会给父母买食品、衣服、家电等。

二是生活上的照料。以前的女儿是偶尔有时间回娘家一趟,更多是在大年初二这种传统回娘家的日子回去。但现在的女儿只要有时间,在任意时间都可以回娘家帮忙和照顾父母。

现在只要女儿有时间,任何时间都可以回娘家帮忙 / 《烟火人家》剧照

” 像我当时调研的村庄,农忙的时候,女儿会主动回家帮忙,如果父母平时身体不太好,她们周末也会回家照顾父母。” 甘颖说。

三是情感上的互动。以前,情感上的互动更多是平日打电话或者大年初二回娘家,但现在的互动频率比以前高出很多。当时调研,甘颖访谈的一个女性基本每两周或每月回娘家一次,过年的时候会在娘家住 3~5 天。

此外,只要她周末不忙,就会带着孩子和丈夫回家跟父母一起吃饭聊天,小长假时也会带上双方父母去周边旅游。” 这种情感互动的程度和密度都会比以前要高出很多。”

现实中,这些都是陈琳和孙丽云对待父母的日常。

现代性,女儿养老的成因

这一切表明,农村的女性不再是 ”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

孙丽云告诉南风窗,在他们老家那,跟她一般年纪的女儿,有不少都在照顾娘家的父母,而再往上一代,像她外婆养老,兄妹姊妹之间就有些勾心斗角。

此前,她还在内科上过班,看到很多住院的老人,身体好点的是老伴照顾,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女儿照顾,” 不过女儿不需要出钱,只出力 “。

陈琳也发现,最近几年,村里的老人不少都是嫁出去的女儿在管。她觉得现在男性一成家,就要托举自己的家庭,顾不上村里的父母。

男性成家后就要托举自己的家庭 / 新华社记者陈朔 摄

” 而且儿子本身没有女儿情感那么细腻,不会觉得自己爸妈过得很辛苦,可能也有,但很少 “,陈琳说,” 只有女孩子会想着爸妈老了辛苦,就算从生活费里面抠,一个月都要抠个几百元给父母。”

此外,她认为儿子多是在父母有重大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时,才觉得需要他介入,日常操心少,” 可能女儿心细一点,日常的陪伴更多 “。陈琳说。

实际上,陈琳并非父母亲生,而是当时父母想要多个孩子,但因为怕罚款不敢生而领养的。在成长过程中,陈琳也感受过父母表露出的重男轻女思想。

陈琳坦言,她知道自己的身世和父母从小对她的态度,现在给她们养老,心里确有 ” 疙瘩 “,” 但归根结底是他们把我养大了,这个是事实,我改变不了 “。

女儿情感会比儿子更细腻 / 《都挺好》剧照

跟陈琳不同的是,孙丽云为父母养老,是基于他们从小对她的疼爱和血浓于水的亲情。

孙丽云从小身体虚弱,出生时只三斤多,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关爱。长大后,尽管家里条件不好,父母还是坚持让她成了家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不过,甘颖通过调研发现,女儿养老的出现,除了个体的情感外,也牵扯了一些时代因素。

” 女儿养老的形成,最主要还是现代性导致的。” 甘颖说,这种现代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从社会变迁角度看,主要是由于打工经济的兴起和村庄孝道文化的衰落。在以前的孝道伦理中,” 养儿防老 ” 是主要观念,意味着儿子要承担父母的养老责任,也继承家庭财产。而随着打工经济和城镇化的兴起,这种孝道伦理的公共性在村庄慢慢瓦解了。因为村里平时没什么人,大家也不太在乎村里人的评价。即便有人出来劝说也意义不大,如何养老已成为各家庭内部的私事。

随着城镇化的兴起,孝道伦理的公共性在村庄慢慢瓦解了 / 新华社记者陈钟昊 摄

” 我当时调研的村庄有 7 个村民小组,其中有一个村民小组 34 户人家,除了 4 户没有女儿的家庭,其他所有家庭的父代都愿意让女儿参与养老。” 甘颖说,在上一代,女儿养老就意味着儿子不养老,这是让一个家庭感到耻辱的事情,会被整个村庄所嫌弃。” 儿子满月红,女儿一场空 ” 是村子里的一句老话。

从家庭内部的角度看,少子化倾向以及夫妻关系的平权化,即女性地位的提升,使得女儿这个角色和身份,可以摆脱原有家庭伦理的束缚,有了参与养老的可能和选择。

甘颖表示,计划生育使得整个农村少子化,客观上没有那么多儿子参与养老,” 以前可能有三四个儿子,轮流给父母养老,不需要女儿来养老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儿一女,而且现在的儿子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工作压力,投入到父母养老中的资源和精力有限。

女性地位提升,主要表现为她们在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提高。甘颖告诉南风窗,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男性,但现在打工经济兴起,市场机会变多,大部分女性都会进入劳动市场,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了经济收入的女性,在家庭中有较强的话语权,钱怎么花不再由男性决定,而是自己支配。

有经济收入的女性,在家庭中有较强的话语权 / 《上有老下有小》剧照

陈琳和孙丽云有同样的感受,她们现在之所以能参与父母养老,主要是因为有了自己的收入,而且在自己的小家庭中,由她们话事。

孙丽云现在的薪资,是丈夫的两倍,家里两套房,多数钱也是她出的。多年来,她给父母花了不少钱,但她丈夫和公婆从未在明面上有过怨言。

女儿养老并非儿子不养老

尽管陈琳和孙丽云参与了父母养老,但她们各自的兄长,并未完全置身事外。

陈琳的哥哥虽然回家少,但现在每月会给父母 1000 元生活费。之前不怎么给,也是因哥哥家里有两个孩子,嫂子又是独生子女,还把父母接了过去。

” 女儿养老是(跟儿子)共同参与养老,承担了部分养老责任,这并不意味着儿子不养老了。” 甘颖说,儿子和女儿一起养老,对老人而言,养老的质量和幸福感都提高了。因为相较于儿子,很多老人觉得女儿会更贴心,很多心里话愿意跟女儿聊。

此外,共同养老也会缓解儿子单独养老的压力。甘颖说,目前,儿子养老虽无严重的危机,但确实面临一些压力。

儿子养老虽无严重的危机,但也面临压力 / 《上有老下有小》剧照

当前,农村家庭面临城镇化和子代教育的压力,导致儿子把更多本可以给父母的资源转移到子代,包括进城买房,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此时女儿加入到父母养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儿子给父母提供资源不足的情况。

不过,甘颖发现,对于儿子为农村父母养老投入的减少,父母大都是理解的。

” 我们调研的时候,大部分 50 后、60 后的父母都表示能够理解儿子在养老方面面临的压力和处境,所以他们对儿子养老的程度和付出,相较于他们上一辈而言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甘颖说。

但,在女儿养老带来很多利好的同时,也面临困境。” 比较大的困境还是家庭财产继承的问题。” 甘颖告诉南风窗,有些参与到父母养老中的女儿,对于家产的分配还是有一定的预期,尽管这个预期可能不是很高。

参与到父母养老中的女儿,对于家产分配有一定的预期 / 《熟年》剧照

但现实中,参与父母养老的女儿,却不具备财产的继承权,或父母给她分配的家产份额比较少,显失公平。如此,” 她就不太会有继续参与养老的动力,兄弟姐妹之间也可能因为这个问题产生一些矛盾 “。甘颖说。

陈琳正面临这种情况。老家那边后续准备拆迁,最初,爸妈说到时拆迁了,补偿款让她和哥哥平分。” 后面感觉他们有点忽悠我,有时说平分,有时又说给我哥多一点,因为他是儿子。” 陈琳说。

但她跟父母说无所谓,给多少拿多少,不争。不给的话,也可以,” 该我养的还是会养,就是可能不会还像之前一样嘘寒问暖了 “。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琳和孙丽云为化名)

-END-

值班主编 | 黄茗婷

排版 | 诺言

Like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Previous 2024年11月26日 下午4:00
Next 2024年11月26日 下午4:01

相关推荐

  • 蔬菜价格坐上“过山车”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田进 每年夏季,如果北京周边的蔬菜生产基地遭遇了台风或强降雨天气,那么两个月后,北京商超里的蔬菜价格大概会翻一倍,而蔬菜消费链上的各个环节也将同频共振,承担价格飙升所带来的利润波动。 北京一家大型连锁商场的蔬菜采购负责人在过去半年里见证了蔬菜价格的剧烈波动。在北方的超市中,西红柿、黄瓜和小油菜一直稳居蔬菜销量的前三名,因此也被业内人士视为蔬…

    2024年10月19日
    2600
  • 日韩股市上演“大奇迹日”!暴跌之后再暴涨 后市仍然吉凶难料

    财联社 8 月 6 日讯(编辑 刘蕊)在经历了 ” 黑色星期一 ” 后,日韩股市周二暴力反弹,其反弹幅度之大,再次惊呆市场。 不过,即便是在经历了周二的大幅反弹后,日韩主要股指仍未完全收复周一的跌幅。而分析师们认为,眼下并不能宣告日韩股市经历的风暴已经过去,后市仍需保持谨慎。 日韩股市上演 ” 大奇迹日 “? …

    2024年8月6日
    9500
  • 户口制度,要“消失”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作者:凯风,原文标题:《倒计时!户口制度,要 ” 消失 ” 了?》,题图来自:AI 生成 户籍,正在失去含金量。 过去几十年来,许多人为谋求城市户口上下奔波,为最终留在大城市费尽心力。 一道无形的户籍门槛,成了望而却步的拦路虎。 如今,绝大多数城市都已开启 ” 零门槛落户 “,户籍…

    2024年11月25日
    1000
  • 多家银行调整快捷支付限额 有银行单笔限额提升至20万元

    每经 AI 快讯,近期,多家银行宣布调整支付宝或财付通快捷支付的交易限额。比如,有银行将借记卡在支付宝消费场景的快捷支付限额提升至人民币单笔 20 万元、日累计 20 万元、月累计 600 万元。而这一波调整背后,各大银行均给出了 ” 提升客户支付体验 ” 的官方解释。受访者认为,此举让用户在进行大额消费或资金流转时更加顺畅,用户通过…

    2024年11月16日
    1100
  • 万达广场,县城年轻人的大号会客厅?

    文 | 字母榜,作者 | 张琳,编辑 | 王靖 赶在国庆假期第一天,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万达广场,在 10 月 1 日迎来开业。 时值国庆假期,回到老家的北漂青年卢月奇,同一天两度被朋友和同学拉去万达广场逛街、看电影。在一线城市被卢月奇嫌弃的万达,却成了县城年轻人逛街购物的不二之选。 卢月奇在北京很少逛万达,和朋友最常逛的是合生汇和王府井 apm。&#822…

    2024年10月3日
    2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