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量子时代”推荐,来自《新华社:内需提振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们一方面要想提振消费,一方面又要千方百计的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的资金,不可能样样都得到满足。——我们究竟是要保住“消费”,还是要保住“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当前我国的消费不振,已经不仅仅是中等收入者的收入不断下降的问题了。更大的问题,我的感觉是,我国劳动者的经济活动参与率(不仅仅是就业率及失业率)正在不断持续走低。如果这种感觉不错的话,将会出现全面的经济发展失去动力,最直观的表现是完成今年5%的经济增长率,将会出现全面承压的现象。而明年的经济增长率指标,会明显地低于今年。
一旦出现国民经济活动参与率下降,那经济发展的减速,或停滞,就不是短期现象,而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现象,而且还会很难从恶性循环中“走”出来。
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提振消费,不是如何解决房地产问题,不是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而是要全面提高国民的经济活动参与率,并且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增加占劳动者总数最多的,仅具有中等及以下劳动技能群体的就业岗位上来。
为此,建议:1、一定时期内,冻结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2、严禁出台以牟利为目的行政管理政策。如,国道、省道收费政策(本已经加到了燃油税中,国道、省道收费属于重复增收)、车检中的“OBD”检查项目等;3、严禁出台不符合中下层人民利益的管理政策。如:查没电动车等;4、放松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管控。特别是大量的经济发展并不发达的地区,强行拔高到按照一线城市的标准,发达国家的标准,管理经济活动;5、按照具体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凡是达不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标准的,都要有条件的放开“地摊经济,早市、夜市经济”;放宽农用车入城销售农产品的(时间段、路段)范围;放宽农村家庭养殖业,以及所养殖家畜家禽宰杀的管理,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产出和经济收入;6、在放松农村户籍管理的同时,放开农村宅基地、自留地交易,让每一个进城农民都可能拥有第一笔生活和经营的启动资金;7、建立国家财政的“国民基本福利账户”,首先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农民开始,对进入中、低端制造业的农民,由国家财政提供“基本福利保证”,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中低端制造业的生存空间,避免过早的中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增加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岗位,更能增加中低技能劳动者的可支配收入。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程度的提高,这种由国家财政提供的,全体国民无差别的“国民基本福利”,逐渐向全国普及。现行的社保体系,作为多劳多得、多缴多得(限定最高缴费额)的社会福利保障的补充。
以上随想随写,未免不成熟,欢迎来喷。
以上就是关于【我们究竟是要保住“消费”,还是要保住“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