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入交易量余额,信用卡三大指标齐跌
2021年11日1日,是中信信用卡发展史上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中信信用卡发卡量正式突破1亿张。抛开伯仲之间的招商银行,摆在中信银行前面的只剩清一色的四大行。
借信用卡业务狂飙之势,中信银行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提出了“零售第一战略”。根据规划,中信银行将集中网点、科技、薪酬和人力等资源,共同把新零售托举起来,打造成中信银行最大的增长力。
彼时,中信银行零售战略的信心与依托,正是激流狂奔的信用卡业务。
但实际上,除发卡量突破1亿张之外,2021年中信信用卡业务已经出现了乏力。甚至,可以说是某种退步。
此后3年,中信信用卡业务各项指标(营收、交易量、余额)先是增速放缓,继而小幅震荡下滑,到了今年则是全面下滑。
营收数据,在高光的2021年率先有了衰退迹象。2021年,中信信用卡业务收入约591亿元,相较上年的615亿元下滑了3.9%。
此后两年,中信信用卡业务收入分别录得598亿元、594亿元。虽较2021年有所反弹,但再也没有恢复到2020的水平。2024年上半年,中信信用卡业务收入录得286亿元,继续下降了3.37%。
交易量,更是一路丝滑向下。2021至2023年,中信信用卡交易量先是从14.05%的高增长,到0.44%放缓节奏,再到-2.73%的负增长。进入2024年上半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交易量更是直接收缩至1.24万亿元,下降幅度高达8.44%。
营收与交易量之外是更为关键的贷款余额指标,中信信用卡在2024年也极为罕见的出现了持续下滑。
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信用卡贷款余额约510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1亿元,这是该项数值近年来首次下滑。
二季度末,中信信用卡贷款余额约5041亿元,较一季度末较少60亿元。三季度末,中信信用卡贷款余额再次下探至约4985亿元,季度环比再次减少56亿元。
整体来看,截至2024三季度末,中信信用卡贷款余额较2023年末下滑了4.36%,净减少约227亿元。
绝对数据之外,趋势值得关注。这是中信信用卡发展史上,贷款余额第一次出现三个季度连降。
如果说交易量与营收衡量了持卡用户的消费活跃度;那贷款余额便衡量了绝对“借贷”规模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整个中信信用卡业务处在绝对收缩状态。
透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中信信用卡业务在2024核心数据上出现了全面下滑。
唯一处在增长状态的是发卡量。2021至2023年,中信信用卡发卡量同比增速依次为9.4%、5.21%、8.37%。2024年上半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近1.2亿张,较上年末增长了3.56%。
在发卡量上,中信银行继续追赶四大行;在增速上,中信信用卡也几乎跑赢了所有的全国性银行。
这也进一步凸显了中信信用卡业务“边际效益递减”趋势:只拼发卡量难以提振真实业绩,也很难撑起中信银行的零售战略。
二、收入跌破4成,零售第一战略面临巨大考验
其实,在“零售第一战略”下,中信银行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目标。
在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还未升任董事长的方合英便提出了一个明确且激进的目标:两到三年实现零售板块收入占比超50%。
信用卡业务打乱了中信银行零售战略进击的节奏。
具体而言,作为零售绝对核心的信用卡业务颓势,直接造成了方合英零售战略目标的落空。
从财报来看,2023年零售银行业务分部营收同比上升2%至864亿元,同期占比42%。整整两年过去,这一数据与方合英口中50%营收占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比营收,零售银行在税前利润层面上更不尽人意。2023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税前利润从2022年174亿元降至159亿元,同比下滑了8%。其利润占比也从上年23.7%降至21.3%。
2024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分部营收不仅绝对量上有了一定下滑,营收占比更是跌破了40%。这就让零售板块占比50%的目标,更加遥远。
相比营收,零售银行税前利润更是罕见“膝盖斩”。从2023上半年的112.4亿降至26.7亿,2024上半年零售银行税前利润同比下滑了76%。
单从数据看,零售银行业务正变得愈发“不经济”。往深了看,这一数据不仅打脸方合英(50%目标),更让中信银行“零售第一战略”变得名不副实。
造成零售银行业务税前利润“膝盖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信用减值损失。2024上半年,中信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信用减值损失255亿元,同比增加了近76亿元。
对零售银行业务的高计提,又间接反映出中信银行个贷质量的恶化。2024上半年,中信银行个人不良贷款余额上升至301.96亿元,同比增长了9.14%。
从不良率上看,中信银行个贷不良率从2022年底的1.03%,升至2023年底1.21%,再到2024上半年1.30%。
为应对个贷不良率攀升及由此带来的坏账增加,中信信用卡主动加大了催收力度。
2023年8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一则招标公告。公告显示,中信信心卡拟引入150家催收公司,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和全国各分中心提供委外催收服务,包括普案催收和M3(即逾期3个月以上)电催。
催收又不可避免的引发了用户投诉。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共接收监管转办投诉2.33万笔,涉及信用卡的投诉占比达71.17%。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银行收到监管通报转办投诉620笔,信用卡业务占比76.28%。
信用卡业务,成了中信银行无可争议的投诉之王。如今,在黑猫投诉中搜索中信信用卡,催收占了很大一个比例。
催收中,使用第三方暴力催收又格外刺眼。不少用户直言,“第三方催收违规上门,恶意泄漏个人隐私……上门骚扰我的父母和朋友,限制人身自由不让离开,对年事已高的父母精神与身体造成巨大损害…….“
就这样,在不良与催收之间,中信信用卡维持着艰难平衡。
三、主动变轻,大搞投资弥补信用卡失速
在信用卡业务全面承压后,中信银行也在谋求新变化。
比如,在净息差持续收窄趋势下,中信银行主要通过投资驱动、非息收入来拉动业绩增长。
2020至2023年,中信银行净息差依次为2.26%、2.05%、1.97%以及1.78%,实现3连降。受此影响,2023年中信银行利息净收入143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69.7%,较上年71.3%下降1.6个百分点。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利息净收入1100亿元,同比增长0.67%;非利息净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了11.17%。
在信用卡业务利润增速大幅下滑背景下,中信银行更加依赖投资拉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的投资收益约2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45.13%。
利润承压之际,中信银行也在变得更轻。
在2023年财报中,中信银行明确指出将着力打造“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大核心能力,积极推动轻资本转型发展。
截至6月底,中信银行资产规模为9.1万亿元,被浦发银行反超,后者资产规模达到9.25万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利息支出1237亿元,同比下滑4.94%。这被外界解读为,中信银行正主动放慢扩张步伐,降本增效。
除积极拓宽投资收入来源,让自己变轻外,中信银行2024另一个大变化是主动开启了年中分红。
近日,中信银行召开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根据方案,中信银行年中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1.847元,分红总额达98.73亿元,占2024年中期合并后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29.20%。
公开信息显示,自中信银行2007年登陆A股以来,只在2011年有过一次年中分红。本次分红,也是13年来的首次年中分红。
尽管相比某些d 行年度惯例30%以上的现金分红比例略有不及,但这还是展现了中信银行的某种自身实力,并积极向投资者传递信心。
适应形势,拥抱变化,2024中信银行正在积极调整。但不管是三大指标齐齐下滑的信用卡业务,还是远未达预期的零售板块,中信银行都承担着不小的压力。
对坚持零售第一战略、高呼将零售业务升至50%的新任董事长方合英来说,更是如此。
以上就是关于【600亿中信信用卡三线败退,击溃董事长方合英的零售第一战略】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