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佘宗明
在不确定性面前,行动派总是选择“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就是他们凿出更多确定性的錾子。
马化腾就拿起了这把名叫“相信”的錾子。
他在12月12日发表在人民网上的《为经济回升向好贡献互联网力量》中写道: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产业是中国发展的新动能,在提振经济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在文中,他表达了自己的“相信”:干字当头、众志成城,相信民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经济一定会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泰戈尔说:因为相信才看到。
马化腾的“相信”,背后是笃定——笃信互联网能在数实融合中增强实体经济的免疫力,激发中国经济的向“新”力;也是希冀——希望用希望撬动更多向好的可能。
业力总由愿力起。
01
马化腾说“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产业是中国发展的新动能”,背后是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正愈发凸显。
“回升”“增多”“加快”……得看到,自今年9月份以来,这些字眼在国民经济叙事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
无论是A股进入“进三退二”的慢牛节奏,还是10月份的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消费、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等多领域高频数据增幅明显,都托起了经济“回升向好”的图景。
呈现出回升势头的,还有中国互联网行业。虽然仍被低估,虽说有所回调,但过去一年,以腾讯、美团、阿里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企业股价都有了明显回升。
截止12月12日,跟去年底比,腾讯股价上涨了逾4成,美团股价翻了约1倍,阿里股价也有两位数上涨。
▲今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表现明显分化,多家头部企业迎来反弹。
正因如此,有媒体说,中国互联网正走出低谷期、重回上升期。随着宏观预期向好,互联网板块估值中枢也被看好将得到进一步提振。
互联网企业回暖节奏跟国民经济回升态势同频共振,背靠的现实是:互联网已越来越深地融入实体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循环,这提升了社会经济整体活力的同时,反过来也助推了互联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就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2.8%,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显示出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报告提到,2023年数字经济同比名义增长7.39%,也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2.7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5%,成为支撑经济稳增长的关键力量。
这不啻为对“(互联网)在提振经济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的直观注解。
数字经济越好,民营经济就越好,中国经济就越好,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铁律”。
要知道,经济回升向好,要落脚到那些具体可感的变化上,如产业升级,如消费回暖,又如就业面改善。而互联网在这些方面都大有可为。
02
说到互联网,很多人会想到互联网平台的双边市场效应:它通常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能链接供需双侧。
揆诸现实,中国互联网平台的突出特点就是:汇聚了广泛资源、集聚了多方需求,最终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多向连接、多方位赋能作用、发挥超大市场的规模化优势,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消费结构。
拿产业升级来说,在产业数字化指引下,“用数字化的方式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如今几乎成了各个行业的共识。
怎么“重做”?说白了,就是得善用那些数字技术底座,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数字化改造,让以往面临库存管理压力的企业,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来按需定产;让以往得靠人工操作的工厂,可以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控制;让以往得“看天吃饭”的农户,可以依靠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知天而作”……
借助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数字化助手,很多传统企业就开启了加“数”蝶变的按钮。利用华为云数字工厂平台、腾讯云智能制造WeMake方案等打造智慧工厂,提升整体效率,就成了许多制造型企业当下的标配。
就消费拉升来看,2024年是“消费促进年”,前两天的顶层会议也将“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2025年九大重点经济工作的第一位。
▲提振消费成了当前提振经济“任务栏”中的重中之重。
而提振市场消费活力,也可以用到数字技术之力。互联网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精准匹配用户需求,用多样化供给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
今年4月,商务部提出要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如何提升数字消费?阿里、拼多多、京东在C2M、S2B2C等商业模式上持续拓展,腾讯不断优化微信支付等消费工具、试水视频号直播带货等电商业务,就是作答——它们都是在着力打造更丰富的数字消费场景、更多元的数字消费形态。
就就业拉动而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持续做大就业蓄水池也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应有之义。
数字技术能催生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强的新就业形态,如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互联网营销师等。
去年有官方报告就指出,2021年,以微信、美团、饿了么、京东、快手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为中国净创造就业约2.4亿,为当年约27%的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到了今天,新就业形态的就业吸纳量还在增加。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近期就测算,微信数字生态创造的就业机会连年增长,去年已逾5000万个,小程序、视频号上每个创业项目拉动的就业机会均超过11个,这也带动了以创新创业带就业的氛围。
带动产业升级、消费回暖、就业机会增加,是互联网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着力点,这样的“以数助实”彰显的也是互联网的“实”。
03
还要看到,在当下,“最炫AI风”刮起的背景,为审视互联网的价值提供了新切口。
这两年最爆炸的技术进展,莫过于ChatGPT问世带动生成式AI爆火。这昭示着,科技革命浪潮已至,AI时代大幕已启。随之而来的,是大国之间的科技角力、产业竞争近乎白热化。
正如抓住互联网机遇为中国经济弯道超车提供了强大助力那样,能否抓住AI时代机遇,非但关乎短期经济形势,更关乎长远经济发展。
在此形势下,鼓励科技互联网企业加强AI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做强自身,带动全链,为中国经济的向新发展注入“AI动力”,是必选项。
前段时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里面提到,在腾讯、百度、阿里等AI大模型核心玩家推动形成的多强格局下,截至2024年6月,中国已经有2.3亿人表示自己使用过生成式AI产品,生产式AI还在与制造业、农业、医疗、教育等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AI能为科技互联网企业增长提供动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平台经济发展观察(2024年)》显示,在AI热潮推动下,2023年底全球市场价值超百亿美元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共59家(中国有22家),价值规模共计12.9万亿美元,从2022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42.0%。
国内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平台企业2023年总营收为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年增长6.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方面,总净利润达3854.4亿元,同比增长42.4%,增速较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
AI更能推动实体经济提效,为中国经济增能。当传统制造+“三化”(自动化、数字化、智慧化)渐成常态,“黑灯工厂”越来越常见,当AI+农业不再奢侈,智慧农业推广面越来越广……高质量发展的“高质量”三个字也会变得具象起来。
这离不开数字技术产业的靶向发力。如腾讯,自2018年以来就累计投入了逾3000亿元用于AI研究开发,如今其AI大模型混元已落地逾700个业务场景,数字化能力输出到数百万家行业伙伴。
▲AI跟实体产业数实融合,是大势所趋。
马化腾说接下来要“在政策鼓励的方向上加大投资投入,致力于做耐心资本,把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产业升级深度连接在一起”,指向的就是用包括AI在内的前沿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落地来助益实体产业转型,助力经济向好发展。
不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长远,善用互联网之力都势在必行——顺着数实融合途径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助推国民经济发展,是国之所需,也是民之所期。这正是马化腾此次发声引发积极反响的背景因素所在。
马化腾的“相信”,起于信,显于行,内置要求是“向新”。
而企业家的能力与魄力,往往是将愿力变成业力的支撑。当众多民营企业家都奋楫向前,活力也就会如浪潮般涌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相信马化腾的相信。
以上就是关于【马化腾的“相信”,民营企业家的愿力】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