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是水泥路,而不是柏油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作者:正解局,原文标题:《为什么农村公路是水泥路,就不修柏油路?》,题图来源:AI 生成

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我们开车经过高速或是城市道路时,道路多是黑色的柏油路(沥青路),但到了农村地区,公路就成了白色的水泥路。

很多人可能会问,同样是修路,为什么农村公路不修成沥青路,而是要修水泥路呢?

我们能有这样的疑惑,说明生活真的好起来了,毕竟农村铺上水泥路,也不过是近二十年才有的事。

时间退回到上世纪 80 年代,彼时,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才刚刚起步,城市道路也多是低等级路面。

而多数农村根本就没有公路,出行靠的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农村水泥路是从 2000 年以后,才开始慢慢多起来,还有很多乡村,也是近十年间,才通上了水泥路。

至于为什么是水泥路而不是沥青路,还真值得说说。

农村公路从无到有,水泥路才是最优解

1978 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数不到 60 万公里,通公路的建制村不到 66%。

大量的乡镇和村庄,根本就不通公路,农民出行困难是普遍现象。

很多人应该都听老一辈人讲过他们上学的经历,通常都是天没亮就得起床,路上要打着火把照明,有的身上还会带把镰刀,方便清理荆棘和杂草,走几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赶到学校。

这是以前山区孩子们上学的常态,也是农村出行难的缩影。

人出不去,车更是进不来,何谈发展。

农村苦没路久矣,为了解决农民出行难题,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农村公路建设问题被不断重视,国家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每年都会拿出巨额资金投入到农村公路的修建上。

可全中国这么大,没有路的地方比比皆是,就算是巨资,分摊到具体乡镇、村庄的钱,就那么点。

当务之急,是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把农村通往城市的路打通。

钱,要花到刀刃上,预算有限,首要考虑的就是成本。

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水泥价格是 300 元 / 吨左右,而当时道路沥青的价格是水泥的 4~5 倍,平均每吨需要上千元。

修一公里沥青路,就能多修 3 公里水泥路,这道题不用解,闭着眼睛选水泥。

其实,即便是预算足够,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能修水泥路。

受限于技术原因,当时国内的沥青质量不高、产量不足,2000 年时全国沥青产量也不过 500 万吨,满足不了大规模的修路需求。

而水泥不仅便宜,产量也是十分充裕,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水泥工业技术水平和产量都在不断提升,1985 年时,我国的水泥产量就首次登顶了全球第一,到了 2000 年,全国水泥产量则达到了 59700 万吨。

另外,水泥路还有个优势,就是结实、耐用,相对来说能用得久一些。

水泥路面是刚性结构,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理论上使用寿命可达 20~30 年;沥青路面则是柔性结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相对低一些,使用寿命是 10~15 年。

2000 年之前,农村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乡道都还是土路,村道就更不用说,”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交通出行还是很不方便。

2006 年开始,村村通水泥路正式实施,村道从土路升级为水泥路,考虑到农村地区机动车数量少交通量小,对路面的破坏和损耗也小,更结实耐用的水泥路,也更符合实际。

便宜又耐用,在腰包还没鼓起来的情况下,水泥路成了农村修路最优的解法。

抛开钱不谈,能不能也是个问题

抛开钱的问题先不谈,农村公路选择水泥路,还有其他现实因素的考量。

我国农村分布广,除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外,很多村庄都在山区、丘陵,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原料运输难,重型设备更是难以进入,施工难度非常高。

沥青路面的修筑,对重型设备依赖度高,需要运料货车、摊铺机还有压路机协同作业,还得是平坦宽阔的作业条件,农村公路弯道和陡坡路段占比大,同时路宽普遍在 3~3.5 米,即便机械能进来,也很难发挥作用。

相比起来,修水泥路对重型设备的依赖就小很多,处理方式更灵活,实在没条件,就用人来肩扛斧锤,路面铺筑设备用不了人工也能上。

所以,修水泥路在技术上也更可行。

我国很多落后地区的公路,早期修建都是靠人硬生生在山上甚至悬崖上凿出来的。

在重庆巫溪县的大山深处,距离兰英大峡谷底 1000 米高的地方,有一个村庄叫周家坪。

这里山高路险,村民想去巫溪县城,单程要徒步 13 个小时,要是想背点土豆出去卖,或者从县城买点化肥回来,更是难上加难。

村民不甘心一直过这样的苦日子,2001 年周家坪开始修路,大型机械无法进场,他们把 50 米的保险绳拴在腰上,冒着生命危险吊在悬崖边,用钢钎、铁锤打炮眼填炸药。

周家坪的几十个村民,用了 4 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悬崖上建成了一条 1000 多米的挂壁公路。

通往外面的路打通了,但想出村依然得步行,路上还经常会有碎石砸落,下雨天仍然泥泞难行。

2017 年,政府出资对兰英挂壁公路进行全面硬化,为了方便汽车进出,又将路基往下挖了几十厘米,全线铺上了水泥后,这条挂在悬崖上的农村公路,才算真正意义上修好了。

不过后来由于暴雨和崖壁崩塌等原因,水泥路面出现了裂缝和沉降,兰英公路又进行了加固升级,现在已经铺设成了沥青路面。

如此条件下修路的村庄,不是少数,所以早期修路,除资金问题外,由于环境的制约,重型设备用不了,只能先修水泥路。

另外,公路修起来了,后期的维护也是个大问题。

由于水泥和沥青的材料特性,沥青路面耐久性相对较低,需要更频繁的维护,水泥路面更结实,维护频率会低一些。

这方面来说水泥路也适合当时的农村,毕竟路虽然修了,但 ” 村村通 ” 工程并没有纳入我国公路养护体制,农村公路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养护措施,结实耐用的水泥路更符合实情。

所以,不管是从成本的考量,还是耐久性实用性,乃至施工条件等方方面面的制约,咱们当时要修路,只能是水泥路。

公路从无到有再到通,见证着农村发展

从 1978 年到 2023 年,我们用了 45 年的时间,将农村公路里程从 58.6 万公里,修建到了 460 万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通上了硬化路。

农村公路从无到有再到通,过去被大山、悬崖封锁在偏远地区的人们,出村需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的历史,也成为了过去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阿布洛哈村,是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

这个村三面环绕着海拔 3000 米以上的高山,地形结构非常复杂,修路前,村民想出去,需要翻悬崖、坐溜索,想运东西得靠人背马驮。

为了把这条乡村公路修好,还动用了重型直升机,这在我国交通建设史上都是头一次,可见修路之难。

2020 年 6 月底,3.8 公里的硬化路终于修好了,随后客运车也开到了村里,现在村民坐车只需要十多分钟就可以出村。

有了公路,阿布洛哈村里的玉米、脐橙等农产品,再也不愁运不出去,因为品质高卖得好,脐橙种植面积也从 40 多亩扩大到了 400 亩,农户的收入成倍提高。

近年来,阿布洛哈村还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因为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种植业和彝族民俗文化等,到访的游客越来越多。

2021 年,阿布洛哈村刚通路时,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 9991 元,2023 年更是增加到了 13766 元。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这样的故事在全国各地农村上演。

一条条农村公路,为偏远落后的乡村,带来的不仅是便捷的出行方式,还有更快速的物流运输通道,带动着农村特色种植、养殖、旅游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村民们再也不用背井离乡,靠自己的双手也能赚钱。

修路,对于农村经济的推动无需多言,收入就是最好的证明。

1978~2023 年,随着全国农村公路里程数的增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 0.013 万元 / 人,提高到了 2.169 万元 / 人,增长了近 166 倍。

在江浙等经济更发达的省份,有不少地方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 4 万元 / 人,与城镇居民相差无几。

村公路修通后,水泥路不再是唯一

农村公路的通达,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逐渐富足起来,有小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2023 年,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到了 40 辆。

原来鲜有通车的乡镇、农村公路,随着客运和汽车的增多,甚至开始变得拥堵起来,尤其是赶上逢年过节,本就狭窄的路面,行人、电动车、汽车挤在一条道上,会车错车也难搞,还有很多车停靠在路边,导致其拥堵程度堪比城市街道。

这种情况在全国乡村更加普遍,近年来常有此类新闻报道,原来的村村通工程,现在被许多村民称为 ” 村村痛 “。

究其根本,是原来的农村道路规划,逐渐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出行需求。

首先是太窄了,农村公路普遍设计宽度为 3.5 米,是出于修路成本、施工难度、车辆流量等多方面的考虑,但这已经不再适合多数农村。

其次,当初修路时,由于资金紧张、缺乏监管等原因,部分地方道路质量不过关,还有维护不到位、超载超重车辆多等诸多因素,导致路面破损严重,原本可以用上二十年的公路,几年时间就破破烂烂。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逐步改善,道路质量、管理养护等问题越来越受重视,2014 年国家提出 ” 四好农村路 “,要求农村公路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2023 年底,全国农村公路的总里程是 460 万公里,其中铺装路面里程及比例分别达到 422 万公里和 91.8%,优良中等路率也提升到了 91.1%。

路变好了,也变宽了。

现在有很多乡村,根据实际情况正在拓宽公路,原有 3~3.5 米拓宽至 4.5 米甚至更宽,以便容纳更大的交通量,为乡村发展提速。

同时,以前由于技术原因,沥青质量不行、产量不高,也成为了过去,现在很多农村公路正在进行 ” 白改黑 ” 工程,把原来的水泥路面升级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得以提升,美观性、行车舒适度方面,也得到大幅改善。

不久的将来,当人们行驶在平坦开阔的农村公路上,又会发出新的疑惑:为什么农村的水泥路逐渐消失了?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7:08
下一篇 2024年12月23日 下午7:09

相关推荐

  • 10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出台,A股第二波上攻来了?

    财政刺激政策短期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风险偏好,中期有望通过对经济的实际拉动,改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并驱动市场进一步修复 在中国的财政刺激计划发布之前,A 股市场进入激烈博弈。 11 月 8 日,A 股高开低走,重要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上证指数下跌 0.53%,报收 3452.30 点。深证成指下跌 0.66%,创业板指下跌 1.24%,科创 50 下跌 0…

    2024年11月10日
    2700
  • 专家:央行本轮政策调整抓住房地产、资本市场两大重点

    财联社 10 月 14 日讯(记者 史思同)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影响力正在持续发力。今日,谈及央行近期的大力度增量政策,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本轮央行政策调整抓住了房地产、资本市场两个关键点。 市场普遍认为,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整持续时间较以往长,市场信心持续偏弱,对经济运行都带来了影响。专家解读,从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看,央行着力推动各方面达成共识,抓好房地产市场…

    2024年10月15日
    3900
  • 重磅!美国司法部称考虑拆分谷歌

    财联社 10 月 9 日讯(编辑 马兰)美国司法部周二表示,可能会要求法官强制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剥离部分业务,如 Chrome 和安卓操作系统,以打破谷歌在这些领域的非法垄断。 8 月,美国一名法官已经裁定谷歌在互联网搜索领域建立了非法垄断地位,这为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惩罚措施奠定了法律基础。 若真的按照美国司法部要求那样拆分谷歌的话,美国消费者在…

    2024年10月9日
    3600
  • “45岁,我从国企辞职,考入全美top10”

    近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留学生活的, 除了 00 后、05 后们, 还有越来越多退休人士, 他们在半百的年纪决定出国留学,重启人生。 三位退休女性,分别去到意大利、泰国和美国留学,平均年龄 50 岁 一条对谈了三位 50 岁左右决定留学的退休人士, 三位刚好都是女性。 她们或因长期高压工作,决心退休散心, 或遇职场危机,主动退休、转换赛道, 也有人天性自由,在…

    2024年12月27日
    1600
  • 涨价函频发?业内人士透露

    近日网络上流传多家生产玻璃企业的涨价函,包括但不限于三峡新材(600293.SH)、旗滨集团(601636.SH)、中国玻璃(03300.HK)。 南财快讯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三峡新材询问涨价函的真实性,相关人士回应称,请以公告披露信息为准,公司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 在 10 月之后,玻璃出货明显加快,价格有小幅的回升,存在涨价趋势。&#822…

    2024年10月27日
    2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