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汽车,这家由百度、吉利共同出资成立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这个 12 月迎来了最终的溃败。
我们的朋友 KK ,也曾经是极越的一份子,但让她离开这家公司的导火索,不在于业务层面的问题,而是一段 ” 性骚扰 ” 的经历,以及让她无法认同的企业文化。
近年来,性骚扰通过立法、社交媒体和企业舆情等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你可能会好奇,一档关注 ESG 的播客为何聚焦这一话题?其实,性骚扰和不公平职场环境,正是 ESG 中 ” 社会 ” 维度(S)的重要议题,涉及员工管理与职业发展。
除了以 KK 的亲身经历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 ESG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我们还邀请了一位 ESG 领域的女性研究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ESG 中心联合主任包婕,来分享性骚扰事件、性别平等议题与 ESG 治理、ESG 投资的关联。
完成访谈后,我的第一感受是:目前 ESG 领域,尤其在中国,对性骚扰相关信息的披露缺乏强制性要求,全球范围内也缺少统一标准。
而性骚扰对企业治理的主要影响路径是:事件频发带来的大规模舆情,降低 ESG 评级,导致公司失去部分投资机构青睐。但这一链条并无必然性。
媒体监督带来的舆情与股价波动,甚至比 ESG 评级更能引起公司重视,而企业经营所在地的法律约束,则是 ESG 合规治理的下限。
性骚扰某种程度上和 ” 不招 35 岁以上员工 “、” 超时用工 ” 等问题类似,这些都是职场侵害的典型表现,想要通过 ESG 治理来实现,道阻且长。
但我们仍然相信,ESG 或可持续框架作为一种治理策略,能够帮助关注到这一议题的企业更好完善制度和工作环境,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