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年多的改革发展,江苏省港口集团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已经明显提升。其中,经过一体化资源整合和业务流程组织重构,已全面形成‘港口、物流、航运、水上综合服务、港航工程建设’五个业务板块。”
8月15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国资报告》杂志社、澎湃新闻主办,上海市国资委协办的“现代新国企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期间,江苏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成立江苏省港口集团,推动江苏沿江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作为改革的产物,陈明向记者指出,集团成立后,有效推动沿江港口从布局分散、无序竞争的“一个港”向集约程度高、协同融合高效的“港口群”转变,实现港口功能布局、港航资源、港航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机制体制与数据信息一体化。
整体来看,江苏省港口集团经过7年多的改革发展,集团多项指标已明显提升。其中,经营质态明显提升。改革迅速扭转了集团成立之初整体亏损的局面。据陈明介绍,2018至2023年,利润总额保持年均42.4%增幅,2023年突破15亿元,是2018年的5.6倍。
最新业绩方面,根据江苏省国资委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江苏省港口集团业绩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利润总额8.46亿元,高质量实现“双过半”;完成货物吞吐量2.84亿吨,同比增长6.09%,增速高于全国港口1.4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港口1.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沿江港口2.19个百分点、高于长三角主要港口1.19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537.75万TEU,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于长三角主要港口4.5个百分点。
“江苏省港口集团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谈到取得亮眼业绩的原因,陈明向记者表示,集团坚持改变传统运营思路,沿着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国际港口关键节点实施航运“走出去”战略,带着运输方案、物流产品上门,用“店小二”思维开拓出新的市场。同时,集团也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从央企到地方企业,强化多方面的相关合作,打造“央地共建”、“企地共建”的典范。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热词。陈明也向记者提到,江苏省港口集团作为改革的产物,将继续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体思路是聚焦“三个重点”,加快推动“五个转变”。
其中,“三个重点”指聚焦“质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和模式的创新”。“五个转变”中,一是从单一港口体系向全省港口系统化、一体化运行转变,二是从追求港口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三是从传统港口装卸向现代港口物流、港口经济转变;四是从粗放经营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变,五是从港口“汗水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开创生态环境更加美丽靓化、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国际通道更加开放顺畅、区域发展更加统筹协调、港口营运更加优质健康的江苏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陈明向记者介绍,集团也深刻认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集团持续推动港口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获得发明专利209个、软件著作权106个,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港口智慧化水平、装卸自动化程度全面提升,全力打造成为设施、技术、管理、服务、环境一流的内河智慧港口群。
值得注意的是,陈明还提及,集团已建成长江流域首座堆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太仓集装箱四期),并被列为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和交通运输部示范项目;建成张家港全自动控制散货码头,实现长江流域第一家干散货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无人化作业;建成南京港液体化工智慧管控平台,成为行业标杆。
运营方面,陈明表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集团正在实现“数字化转型”。面对传统港口企业转型难、压力大、困难多的现实挑战,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底层设计,以数字化推动港口生产方式、业务模式、治理体系和客户服务的转型,全力打造交通强国“数字港口”示范。
虽然业务表现持续向好,但目前集团依然面临挑战。陈明介绍,当前国际形势持续动荡,能源及航运受到大幅冲击,国际航运市场水涨船高,大宗商品行情波动加剧,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不过,面对以上各种不确定性,集团已做好应对准备,并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货物吞吐量突破7.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箱。营业收入突破32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5亿元。
陈明向记者指出,实现目标的关键在于打造“国内辐射更深、全球链接更广”的物流通道网络,服务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江苏省港口集团将积极参与全球航线网络建设,重点打造辐射重要战略物资基地的国际远洋、近洋海运直达航线;高效对接长三角沿海港口,加密和提升沿江港口“穿梭巴士”;坚持做强内河运输体系,支持内河电动船舶的建造和运营,培育更多内河“绿色精品”航线,构建起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通道“两横一纵”内循环网络。并且,集团将致力构建“水水直联、通港达园”的联运体系,并搭建“产业协同、要素集聚”的服务体系,加快港口服务向产业链、供应链两端延伸,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在创建“绿色生态、智慧高效”的运营体系,打造功能互补、专业化、大型化的港口物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