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由澎湃新闻《新引擎》周刊主办的2024新质生产力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主题为“新改革 新动能:穿越周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在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当前正处在数字文明形态的前夜,“数字技术革命是从人类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所发生的一系列围绕信息、数字为核心的技术革命,不断推进,带我们进入数字文明形态。”
刘守英认为,数字文明时代的特征表现在,第一,技术层面全面转向人工智能替代脑力劳动的知识创造,知识创造成为新的形态最重要的特征,是社会进步的关键;第二,核心生产要素从资本和技术转为数据要素,且数据要素在价值上和其他要素组合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第三,组织方式上,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最主要的组织方式是企业和工厂,数字文明时代,平台成为主要组织形式;第四,活动场所由物质空间转向虚拟空间,随之而来,经济活动和经济形态虚拟化、网络化,社会主体间互动模式更加灵活自由;第五,制度层面上,价值判断标准与社会制度安排发生改变,其中,价值判断标准重塑为文明进步的核心在于现实的人的发展,同时,数字文明时代,政府、社会、企业、个人间的权利分配和生产关系均发生改变,进而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制度安排;第六,人的决策在变化,AI参与甚至替代人的思考和决策。
谈到当前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时,刘守英进一步指出,在技术层面,正处于数字技术创新突破转变为生产力的关键阶段,AI等数字技术本身已具备推动产业革命的基础,但是数字技术的颠覆式创新与大规模应用仍然不足;在核心生产要素方面,数据要素已在部分产业和领域发挥赋能作用,但数据要素的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在组织方式上,平台逐步成为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平台作为重要组织形式的价值发挥不足,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数实融合进展缓慢,平台经济的作用发挥不充分,另外,对于平台的本质认识不足,政策摇摆不定;在活动场所方面,各类经济主体活动场所逐步转向虚拟空间,与此同时,虚拟空间的实现和治理面临挑战;在制度层面,当前正处在向数字文明变革的改革阵痛期,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生改变,监管及治理制度发生变化,社会公平及伦理问题愈加凸显;在人的决策方面,AI正逐步影响并参与到人的决策中来,而AI的决策机制、带来的影响及治理思路有待深入研究。
刘守英指出,在数字文明时代的前夜,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如何在数字文明形态下实现生产力的一场革命,包括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造性配置,数据参与到生产要素的配置中,与传统的生产要素配置相比应该是发生创造性破坏,“不是一种简单的组合,是一种破坏,是带来一种新的配置方式,最后的结果就是产业革命,在数字文明时代的一场产业革命,配套的就是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的适应。”
刘守英还对上海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建议,第一,上海需要发展模式的转型,要真正成为一座创新型城市,其核心就是成为0-1突破的科技原始创新的高地;第二,教育和人才发展的机制需要改革,建议以几所大学的科研优势建设大学创新园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国家实验室要引领科技原始突破;第三,上海应该成为新质生产力革命的发源地,包括通过传统产业赋能和未来产业、新兴产业培育;第四,要构建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的实现形式、金融体制、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应该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上海重点为构建新质生产力革命发源地来实现一系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