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均国民产出2023年高达12720美金,接近联邦德国1986年的13462美金。1986年我同济大学本科毕业以两个第一身份,于九月在德国无间断开启我的硕士博士留学和随后的国际职业生涯。尽管已经开打两年的乌克兰战争,导致两德统一后的地缘政治左右逢源顺风顺水模式被严重损害,即国民经济既依托俄罗斯廉价资源能源供应和中国大陆市场和供应链红利,难以继续享有对欧美市场绝对(出口)竞争优势,但是它人均国民产出依然在2023年高达48718美金,是大陆的将近4倍。
规划同是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经济未来40年,就有必要回顾1986年至今,德国经济供应端究竟有什么机制和系统能不断自我创新改进进步,是中国大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所尚未具备的。回顾我个人在德国实体经济的观察和经验,大陆实体经济最为欠缺的,是无数德国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们的青春常在,是避免大陆中小企业出一批死一批普遍短期行为经常尸横遍野的,创新创业改进提升。其背后的核心机制和体系差别,即为大陆短平快的中小企业家,因为缺乏普遍的能带来切实的收益的,学术界和商贸界之间进行技术和知识转移平台,帮助野蛮生存生长的中小企业们,及时快速完成规范化工艺和流程主导企业运营,如同曾几何时的华为。
从生命周期看任何企业,从依据某个知识技术创新创始开始,到实现规模化运营的行业引领,无不经历下列阶段:
1. 观察到基本原理或看到有关信息报道
2. 具体了将基本原理建立系统满足某些需求的设想
3. 通过分析测试对关键特性功能完成概念证明
4. 原理样本完成了实验室环境验证
5. 完成演示样机工艺在模拟使用环境的实证
6. 系统/子系统的演示样机完成一体化模拟环境测试
7. 系统的工程样机通过了典型场景的使用验证
8. 实际系统完成,通过工艺流程量产,验证了核心管控机制的必要可靠
9. 量产系统成规模获取市场成就和必要经济效益。
中国大陆实体经济的自主创新所面临的最核心瓶颈,对标联邦德国过去近40年的成长成就,无疑最欠缺4到7这4个造就无数德国隐形冠军的核心阶段,即知识和工艺技术以市场为导向的交融互动机制体制,促使学术界与商贸界之间建立有成果、有效率的合作。在这领域德国业内成就最大的企业,如史太白自始至终遵循市场规则,着力于提供从现有源头获得技能和技术的机会,以便从源头上为初创型企业提供知识和技术,促进它们的专业技能提升,并助力他们的成功。
如何帮助研究团体特别是大学充分发挥潜能,将科学见解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适用于商业实践的专业解决方案,是大陆实体经济未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孕育成就无数隐形冠军,接轨联邦德国实体经济的中小企业核心瓶颈。
孟凡辰博士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于联邦德国家中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大陆还能学习德国什么?】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