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木子童
编辑、制图丨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如果知道一星期后小行星就要撞击地球,你会不会告诉大家?
这道看似离谱的送命题最近真的有人试了一次:一周前,日本第一次在尚未侦测到地震波时,就发布了大地震全国预警。
毫不意外,恐慌焦虑爆发,巨额经济损失接踵而来,而直到一周后警报解除,警告中的情况也没有发生。
你或许会以为,敢于如此大规模发布预警,一定是因为出现不测的概率非常之高。然而实际上,支撑这次判断的数据是,地震有 ” 千分之四 ” 可能发生。
如此之低的概率,又明知会引发恐慌,日本为什么还要头铁地发布这次预警呢?
” 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店,一瓶水也买不到。”
8 月 8 号,地震预警发布 2 小时后,日本静冈市的居民就发现,超市都被抢空了。
方便面、自热米饭,甚至包子面包,所有适合拆袋即食的主食都只剩下寥寥几袋,饮用水更是被扫荡一空。
” 实在买不到水,只能退而求其次,囤了好些麦茶。”
一位家庭主妇无奈说道,等丈夫回家吃完饭急急忙忙出门,发现还是来晚了。
同样的情况从西到东,几乎发生在日本东南沿海的每一个县市之中。
因为这次的地震预警非比寻常,它警告的是日本人近 30 年来最悬心的噩梦——南海海槽大地震。
什么是南海海槽大地震?
一场一旦发动,半个日本都会受灾的特大型地震。我们熟悉的旅游地冲绳、九州、大阪以至东京,一个都逃不过这场劫难。
最坏情况下,它可能造成 32 万人死亡,238 万栋房屋损毁。如果你对这些数字没有概念,那我们举个例子,导致福岛核电站泄漏的 “311 东日本大地震 ” 仅造成 2 万人死亡和失踪,而这已经是日本百年来烈度最高的地震。
可以说,就算是见惯了地震的日本人,提起南海海槽大地震那也是打心眼里害怕:一旦爆发,情况很可能超越最悲观的想象。
更可怕的是,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鬼手就搭在每个人的后脖颈子上。根据专家预测,它在近几十年内发生的概率高达 70%-80%。
因为南海海槽是两大板块交界挤压的地区,这地方每隔 100 多年就要大震一次。上一次大震是昭和年间的 1946 年,掐指算算,又快到日子了。
这么一说,想必就不难理解,当政府提示要注意南海海槽大地震时,民众为啥这么紧张,紧张是对这场地震最基本的尊重。
预警后,一则被翻出来的陈旧预言,更是把气氛进一步推向高点。
啥图都有的 X 网友突然想起来,2018 年,曾经有人在 X 上做过一则关于南海海槽大地震的预言。
号主自称是来自未来的未来人,通过时间机器,返回到了 2018 年,因为经历过南海海槽大地震,深深知道它的恐怖,所以特意回来提醒 ” 前辈 “。
预言者说,虽然当时自己还是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但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日期他很清楚,就是 2024 年 8 月 14 日。
这一天,正是此次地震预警有效期中的最后一天。
放平时,时间机器未来人啥的,这么老土的预言早就被嗤之以鼻,但这次,时间节点实在过于精准,由不得人不心下一惊。
地震还没来,感觉地震要来的谣言已经传得漫天飞起。
每天都有人报告说,不得了,看见地震云了。
当然,这也是个经典谣言了。小时候神秘杂志都说,天上有怪云,就是要地震,比如和地面垂直的条状云,就是受地磁改变而形成的异状。这话,日本至今还有人相信。但调查后会发现,这大多就是飞机制造的痕迹。
总之,在这蝉鸣将近的夏末,正在热热闹闹准备庆典,迎接盂兰盆节假期的日本东南地区,突然被按下暂停按钮,陷入不安与嘈杂之中。
而这只是因为一次概率并不太高的预警。
将心比心,如果为了一个发生概率只有千分之四的事件,毁掉整个十一假期,值,还是不值?
这一次的南海海槽大地震预警就是这样的情况。
和以往的所有地震预警不同,这一次严格来说其实不能叫做 ” 警报 “,而是应该叫做 ” 提示 “,提醒民众 ” 注意 ” 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发生的 ” 临时信息 “。
通常来说,地震预警就像张衡地动仪的现代精密版本,检测到远方地震波后,利用地震波传导慢的时间差,迅速发布信息,提醒民众在地震波抵达前的几十秒至几分钟内进行紧急避难。
而此次南海海槽大地震 ” 提示 “,并非因为侦测到了真实的地震波,是基于经验和研究做出的趋势研判。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赌博式的预测,并没有地震一定会来的实质性证据。
压中的概率还不高,只有千分之四。
那么 8 月 8 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日本政府认为,有必要在没有侦测到地震波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发布预警?
因为这一天,日本宫崎县近海发生了一场 7.1 级地震。
说起这场地震,你或许感觉没啥印象。没有印象很正常,因为这事儿没咋闹上新闻。
对于房屋抗震等级普遍 8 级的日本来说,7.1 级的地震稀松平常,并没造成多大伤害,自然也没有国际媒体关注。
但它发生的地点却非常敏感,正是南海海槽附近。
一次 7 级地震很平常,但地震学家研究发现,在南海海槽附近,7-8 级地震后,短期内再次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概率会急剧上升。
平常或许要经历 1000 次小地震才会有一次特大地震,而 7-8 级地震后,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会变成每 100 次会有一次。
换句话说,7 级地震或许就是特大地震的前奏。
1854 年震惊日本的安政东海地震就是这样一个双子震,第一天震后到第二天真正的大震灾来临,不足 24 小时。
所以这个月,宫崎县 7.1 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立刻启动防灾计划,经过 2 个小时的研讨和调查,最终决定发布为期一周的 ” 地震临时信息 ” 提示。
因为此时,南海海槽大地震发生的总体概率从平时的 0.1% 上升到了 0.4%。虽说可能性依旧微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概率足足上涨了 4 倍。
这是 2019 年该预警系统建立以来首次运用,本意自然是好的,但代价却远远不止虚惊一场这么简单。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老百姓只需要考虑做好自家防灾储备就好,社会部门却要做出更严肃的响应。
于是家住东南沿海的居民发现,下班赶不上回家的特快列车了,因为特快列车开始停运。大家只能选择挤上降速后的列车,一站站慢慢晃悠回家:
” 我们只能每到一站就下车放松一下,也算苦中作乐,毕竟别无选择。”
观光旅游业更是遭遇毁灭性打击,可能被海啸侵袭的海滨浴场纷纷宣布停业,温泉小镇等旅游区迎来退订潮。
成百上千的退订涌来,道后地区温泉旅馆业者说:” 除了新冠期间,这是第一次在盂兰盆假期出现房间大规模空置。”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赶巧,预警发布的一周,正好与盂兰盆节九连休重合。
盂兰盆假期在日本的地位,就像中国的黄金周,人们回家探亲、出游、享受假期,这时节,同时也是夏季节庆活动最频繁的时间段,各地都在举办民俗舞蹈和花火大会。
预警后,各地预计举行的庆典和花火大会都陆续宣告取消。
旅游业者盼了一年的大日子,啪地一下就没了。
具体造成了多少损失,目前还没有全国性统计,但一些地区性数据也可以管窥。
和歌山县温泉古镇白滨町表示,因为地震预警,短短一周他们就损失了 5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400 多万元。
要知道,这还只是一个总面积 200 平方公里、人口仅仅 2 万的小城镇。
于是当 8 月 15 日预警正式宣告结束,发现一切平安无事,质疑预警必要性的声音立刻激增:
” 加剧公众过度反应、火车延误、多动取消,导致人们减少不必要的出行。造成困扰和焦虑的,不正是南海海槽地震应急提示信息本身吗?”
很多人认为,提示信息本身导致了过度反应,是造成经济损失的罪魁祸首:
” 预警提示的不过是平常大家也在防范注意的问题,结果惊恐下被曲解,变成了短时间的活动自肃。”
那么,话题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明知会出现这种结果,日本政府为什么还要头铁地坚持宣布呢?
不熟悉地震的中国网友或许会直觉性地疑惑:多大点儿事儿啊,千分之四的概率值得吗?
日本政府认为值得。
” 宁要挥空球棒,不要三振出局。”
这是日本首任内阁安全保障室长佐佐淳行在危机管理上的名言。用棒球比喻,宁可白挥几次球棒,也不要因为没有挥棒而错过飞来的棒球。
当下日本防灾的核心思想正是如此:以最悲观的态度去预想,绝不相信乐观的运气。
因为 311 东日本大地震给日本上了过于惨痛的一课。
311 地震前,日本国家层面的所有防灾准备都是朝着 ” 百年一遇 ” 的方向准备的,当时觉得已经十分足够。
没想到,短短的有生之年,却让日本赶上了 ” 千年一遇 “。事后复盘发现,上一次出现掀起如此强力海啸的地震还是在唐朝时期。
更令人追悔莫及的是,311 大地震也是双子震。
就在 311 大地震发生前 2 天,日本东北近海同一震源地就发生过 7.3 级地震。
不过当时因为伤害同样很小,后续引发巨震概率同样很低,并没有引起重视。
结果,墨菲定律虽迟但到,小数点后三四位的概率竟然噩梦成真。人类所有基于现代科学所建立的笃定和骄傲,都在这一天被巨浪拍得粉碎。
同时研究者发现,向来被称为 ” 防灾教育典范 ” 的日本民众,其实对紧急避难依然存在迟疑和侥幸。
海啸警报发布后,很多民众本有机会前往高处避难,但认为海边高达 10 米的巨型防波堤 ” 肯定足够 “,一些人偷懒留在了家中。
结果,巨浪轻松翻过防波堤,地震中超过 90% 死难者都死于溺亡。
灾难发生时,严重程度其实只会比新闻播报更加严重。因为当下的技术中,超过 8 级的地震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评估规模。
311 大地震发生时,日本气象厅给出的推测是 7.9 级,实际上,这场地震的最终评级是 9 级。
从福岛核电站到紧急避难,311 大地震所有悲剧其实都指向同一个问题:侥幸和乐观。
侥幸相信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乐观相信千分之几的概率不会发生。
于是 311 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全面修改了地震应急预警方案。永远以最悲观的态度预测地震行为。
一旦发生可能为前哨的 7 级以上地震,立刻请专家开会探讨,2 小时内确定结果,并向民众发布 ” 警戒 ” 或 ” 注意 ” 巨大地震的不同等级提示。
说到底,就是宁杀错,不放过。
而对于日本普通民众来说,这也是一次演习和实践教育。
东京大学综合防灾信息研究中心关谷直也教授调查发现,大范围提前预警果然引起了民众的重视,30% 受访者相信将发生大地震,44.8% 受访者认为就算不大,也会有地震发生。
于是,不光是食物饮水,简易厕所、手电、充电宝、家具固定装置等防灾用品都疯狂热销。据统计,在最有可能受灾地区,防灾用品销量上涨了 8 倍。
过半数人表示进行了防灾准备,人均防灾消费上涨 38%,达到 2831 日元。
不仅如此,各类更具当代意义的防灾知识再次大范围传播:如果网络信号消失,无法联络家人怎么办?
可以连接大规模灾害时的免费 WiFi”00000JAPAN”,它不需要任何注册预约,根据能登半岛地震经验,在地震几个小时后就可以陆续启用。
因此,尽管有些人质疑政府太过大惊小怪,还是有更多日本民众对这次预警表示支持。
” 因为什么事儿也没发生,所以才会抱怨,如果南海大地震真来了,论调肯定截然相反。”
” 我认为回避风险而取消旅行,不是反应过激,只是正常判断。提醒注意不是要煽动恐慌,但促使大家恐惧进而行动,确实就是提醒的目的。”
于是,最擅于忖度,最擅于小事化了的日本政府,这次选择了敏感而头铁的行动。即便明知会引发经济损失,即便概率很低,依然拉响了警报。
这一次,在维持稳定的表象之前,人们选择了抬头直视那颗可能正在坠落的彗星:
历史的万一落在每一个人身上,就是催筋折骨的万钧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