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舱进校园引家长抗议。格致中学的学生们利用AI软件让学校创办人——中国近代化学家徐寿和英国传教士傅兰雅的铜像“动了起来”。这段有趣的视频在开学典礼上播放,给师生们带来了惊喜。普陀区洵阳路小学的开学典礼上,机器人“克鲁泽”作为特邀嘉宾,为孩子们送上了新学期的祝福。
或许就在昨天,你还在借助DeepSeek赶作业,或者走进影院观看《哪吒2》,感受传统文化与顶尖动画科技的奇妙结合。这个假期,两大现象级话题让人们感受到了AI时代的到来。
新学期伊始,申城校园里弥漫着熟悉又新鲜的气息。教室里的AI助教用温柔的声音解答学生的疑问,操场上的智能运动设备记录着孩子们的每一次跳跃与奔跑。AI技术的融入让校园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学生们将拥有更多探索未知的机会,而老师们也能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个性化教学。
在格致中学的草坪上,两位创始人徐寿和傅兰雅的铜像多年来并肩而立。他们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动起来”。视频中,两人一边散步一边聊天,思考着该送学生怎样的新学期祝福。这段视频由高二(1)班男生谭润鸿指挥多个软件完成。他通过生成视频脚本,并增加关键词,最终制作出了一段充满创意的视频。副校长徐励认为,同学们积极拥抱新技术的热情十分可贵,同时也提醒要注意科学准确性。
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孩子们迎来了一个蓝色的新朋友——科学机器人“AI蓬博士”。短短一个月内,学生与它的交流次数高达700次。寒假期间,“蓬博士”学习了DeepSeek的深度思考能力,新版本出现在教学楼门厅。孩子们纷纷提出各种开放式问题考验“蓬博士”的智慧,这些互动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新普陀小学的操场上,一年级学生正对着智能体育屏手舞足蹈。屏幕实时显示游戏次数、积分,甚至学生的心跳数据。校长介绍,AI让运动数据可视化,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科学依据。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的智慧体育课上,跨学科的“AI体锻”项目让学生们欲罢不能。智能设备还将采集的运动数据上传到学校平台,形成学生专属的锻炼档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分层教学和精准指导。
晋元高级中学的历史课堂上,AI技术解决了学生小论文中的史实错误问题。教师展示了AI生成的关键事件提纲,帮助学生避免常见错误。生涯规划课上,AI大模型则成为“人生导航师”,为学生提供选科建议和职业规划。
位育中学的开学第一课上,90后教师尹珺讲解了创新思维与文化自信。她强调创新思维是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关键,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人工智能话题也成为家长和年轻人们交流的主题。家长们寄语同学们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同时提醒他们把AI当作学习伙伴,而不是答题神器。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试点了“AI心理陪练系统”,特别强调人机协作,保留教育的温度。普陀区启星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爱心志愿者带着AI“伙伴”陪伴自闭症儿童体验镜像感应游戏。洵阳路小学的校园里,机器人“克鲁泽”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知识。
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鼓励和支持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与体验。根据规划,到2026年,本市将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教育高地和实验基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0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