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王”到新势力第二家盈利车企 零跑的逆袭之路

在新能源汽车这片风起云涌的江湖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精彩的故事。3月10日,造车新势力零跑公布的最新一季财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了它身上。

从“亏损王”到新势力第二家盈利车企 零跑的逆袭之路

曾经的零跑,就像一个在角落里默默努力的“草根”选手。2022年港股上市首日暴跌35%,被贴上了“亏损王”的标签,那时候它可是“卖一辆车,亏4.6万元”,日子过得相当艰难。然而,谁能想到,仅仅三年时间,它就完成了一场华丽的逆袭,成为了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虽然盈利进度比理想晚了点,但却早于蔚来和小鹏,这简直就是新能源造车界的“励志大片”啊!

先看看零跑2024年的成绩单。全年营收321.6亿元,净亏损28.2亿元,不过和上年相比,亏损收窄了14亿元。更让人惊喜的是,四季度它竟然摸到了盈利的门槛,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这就好比一个一直在低谷中挣扎的选手,突然找到了发力点,开始一路狂飙。

从“亏损王”到新势力第二家盈利车企 零跑的逆袭之路

造车新势力的营收主要还是靠卖车。零跑2024年交付了29.37万辆车,稳稳地排在新势力前三。翻倍的销量就像一个坚实的底盘,撑起了收入的大厦。全年营收达到321.6亿元,和2023年的167.5亿元相比,增长了92%。这个收入水平,分别相当于小鹏2023年、理想2021年、蔚来2021年的水平,进步那是相当明显。

从业务板块来看,2024年全年,零跑卖车收入316.3亿元,占比高达98.3%,虽然服务收入增长了52倍,但基数还是比较小,只有5.3亿元。平均算下来,单车收入从2023年的11.62万降到了10.95万。销量增速(103.8%)>收入增速(92%)>单车收入增速( -5.8%),这很明显就是在“以价换量”。

以前零跑靠微型车T03走量,不过卖一辆亏20%。但从2023年开始,T03被推向海外市场,通过出口消化低毛利车型,还不影响国内品牌调性。虽然目前出口销量占比不高,对平均售价影响有限,但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策略。财报显示,T03和C10累计出口1.37万辆。

从“亏损王”到新势力第二家盈利车企 零跑的逆袭之路

2024年,零跑对产品结构进行了更加彻底的调整,在国内主推10 – 20万区间的C系列。不过,由于市场价格战太激烈,不得不降价。像零跑C10、C11的终端成交价同比下降了12%以上。在这个疯狂内卷的市场里,终端让利保销量是很多车企的常规操作。有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投资人李书就表示,零跑车型继续降价的空间不大了,未来的挑战在于既要维持增长,又要提升毛利率,可不能陷进价格战的泥潭里。

和头部新势力相比,零跑的毛利率还有差距。理想、小鹏、蔚来2024年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是20.9%、15.3%、10.7%(2024年财报均尚未公布),零跑同期的毛利率为8.1%。不过,到了2024年四季度,因为产品结构优化(C系列占比提高)和销量增长(如C10第四季度月销近万台),零跑的毛利率升到了13.3%,带动全年毛利率从2023年的0.5%拉升到8.4%。2024年全年,零跑C系列销量占比超过77%。

新能源汽车从业者郑启说,零跑的毛利率表现,虽然跟比亚迪(20% +)、特斯拉(8.4%)比起来,还像是在“赔本赚吆喝”,但却证明了大众市场薄利多销策略是可行的。零跑每辆车的毛利,从2023年的约555元,增加到了9163元,增幅达到16倍。再加上销量翻倍带来的26.1亿毛利,虽然2024年全年还是净亏损28.2亿元,但四季度净利润转正为8000万元,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刨除以股份为基础付款,零跑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为23.5亿元,比2023年的35.2亿元收窄了11.7亿元。这说明零跑的亏损在不断减少,尤其是四季度开始盈利,成为新势力中第二家单季盈利的企业,这真的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整体来看,零跑的核心策略就是“以量换利”。通过推出高性价比的车型(如C系列),快速抢占市场,用规模效应来摊薄成本。2024年销量增长103.8%,在新势力中稳居前三,增速远远超过了蔚来(39%)、小鹏(34%)、理想(33%)。

2025年对零跑来说才是真正的生死局。李书觉得,零跑的毛利率提升空间在于,通过推出高端车型(B系列)和拓展全球化市场(欧洲市场)来提高溢价。如果2025年B系列面向主流市场和全球化渠道550家网点能够顺利推进,全年盈利还是很有希望的。郑启也补充说,零跑再次验证了新能源车企的生存门槛是年销30万辆,只有超过这个体量,才能覆盖研发、工厂折旧等固定成本,实现盈亏平衡。看看理想2023年以37.6万辆跨越门槛后盈利常态化,零跑2024年销量已经接近门槛,而蔚来(22.2万辆)、小鹏(19.01万辆)还没达到目标,所以还处于亏损状态。

零跑盈利了,大家都很好奇,这个盈利底是“挣”出来的还是“省”出来的呢?其实,零跑全年亏损收窄的关键在于毛利增速超过了费用增加。毛利从8000万冲到了26.9亿,硬生生把经营亏损从2023年的43.8亿压缩到了31.7亿。

这么大幅的毛利率提升,背后靠的可不是产品突然涨价,也不是品牌突然高端化,而是一整套“降本”手段。先说最硬核的“省”,全年销售成本294.7亿,比2023年涨了76.8%,但低于收入增速(92%),也就是说每多投入1元成本,能增加1.2元收入。

存货减值拨备的减少也进一步降低了成本。2024年,零跑的存货减值拨备直接砍掉了77%。存货包括待售的整车、零部件等,如果车子卖不动或者降价,公司就得提前预估这部分库存的潜在亏损并预留资金。以前零跑要预留1.5亿应对库存车贬值风险,现在觉得车子更好卖了,就把这笔钱揣回兜里了,光这一项就多出1.2亿利润,比四季度净利润还多呢。

零跑对日常经营的费用控制也很严格,这为扭亏奠定了基础。2023年,其经营费用率为27.3%,远低于小鹏(38.58%)、蔚来(47.35%),高于理想(16.35%)。2024年,继续通过控制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将经营费用率降到了19.22%,在行业里属于偏低水平。

汽车供应链人士陈元说,零跑在研发、生产、供应链三个环节都坚持低费用率。比如说,当友商们在堆料竞赛里卷得昏天黑地的时候,零跑的核心三电(电池包、电驱、电控)都自己研发,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总投入约36亿元,远低于其他新势力。

不过,光靠省钱可成不了“第二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零跑扭亏是“收入增速碾压费用增速” + “极致抠成本”双管齐下的结果。但要想坐稳新势力第二把交椅,零跑还得在技术赛道上加速超车。

需要注意的是,零跑2024年研发投入虽然增长了51%,但29亿的规模,还是低于头部玩家。理想、蔚来、小鹏2023年的研发费分别是106亿、134亿、53亿。控制研发费用能加速扭亏,但代价是,零跑的智驾功能落后头部玩家(华为、小鹏等)18个月,城市NOA至今未落地,未来技术竞争压力很大。

好在亏损情况好转后,零跑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大幅改善,足够支持后续研发。截至2024年年底,零跑公司账上的现金储备为63.78亿,虽然比上一年同期(117.31亿)减少了,但赚钱能力增加了,经营现金流84.7亿,且自由现金流首次从负数转为63.2亿,这说明公司不再“烧钱”,开始能通过卖车和增值服务赚到真金白银了。

零跑盈利,也给那些还在烧钱造车的玩家提供了一些“解题思路”,同时也踩中了许多车企的痛点。

首先,规模效应不是靠烧钱就能烧出来的,零跑靠两招,用更低的销售费用率(从10.8%降至6.7%)换来了销量翻倍。在下沉市场,采用经销商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销售门店695家(目标800家),覆盖能力远超直营模式车企,投入还远低于同行;在海外市场,和Stellantis合资建渠道,用对方现成的网络省下了海外拓荒成本。

其次,能自己造的绝不外包,技术自研不求最新芯片,但求最高复用。零跑一直对外宣称全域自研,研发费用率长期控制在7% – 10%,远低于蔚小理(普遍15%以上),自研比例却高达60%(电驱、电池、EE架构等)。比如说,电池模块只采购电芯,省去了传统电池包结构件成本,重量减轻20公斤,每辆车能节省近千元。当友商们在激光雷达、超算芯片上疯狂堆料的时候,它用“乐高式造车”证明:核心武器就是“技术复用”。一套架构“一鱼多吃”,C系列车型80%零部件通用化率,意味着C10和C16能共享底盘、车灯、座椅等核心部件,开发第二款车只需新增20% – 30%成本。

再次,传统车企的电动化转型有低成本“捷径”。零跑自研的四叶草架构,核心是用IT思维改造汽车,通过1颗SOC + 1颗MCU的极简设计,BOM成本直降近千元,芯片复用率提升30%。通俗地说,就是用“一个大脑 + 一个副手”,实现对全车智能系统的集中控制,把原本分散的硬件和功能“打包”成标准化模块,既能降低单台车成本,又能快速适配不同车型需求,而且随着规模扩大,边际成本还会进一步摊薄。

最后,供应链管理的极致是不绑龙头、不养重资产。零跑的供应链管理非常理性,最典型的表现就是电池供应商分散、与供应商合资建厂。在电池这个“吞金兽”环节,它采用“去宁王化 + 二线厂商竞标”的策略。宁德时代作为头部供应商,定价直接影响车企利润,但零跑几乎不买宁德时代的电池,采购占比只剩0.1%,转而引入中航锂电、蜂巢能源等二线厂商,制造价格竞争,硬是把每度电的成本压到了6毛5.比行业均价7毛5便宜了一大截。零跑在厂房和零部件供应链上采用“租赁 + 合资”的轻资产模式,以降低固定成本。汽车的生产基地(如金华、钱塘工厂)、智能驾驶训练所需的算力资源,都主要采用租赁模式,零部件(如门板/座椅)也与供应商合资建厂,尽可能轻资产运营。

编辑有话说

零跑的逆袭真的太让人惊喜了!它就像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选手,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充满竞争的赛道上,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闯出了一片天。从曾经的“亏损王”到如今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零跑向我们证明了,活下去的关键不是追风口、搞噱头,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过,新能源车行业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零跑如果不尽快补上智驾短板,可能很难扛住比亚迪、华为等头部玩家的“规模 + 技术降维”的双重打击。目前它的市值还被小鹏、蔚来甩在身后,也说明投资者对它靠省成本赚辛苦钱的模式还不太买账。所以,零跑现在不能只沉浸在单季盈利的喜悦中,而是要证明自己除了会省钱,还能在智驾、超充网络上和头部玩家一较高下。让我们一起期待零跑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0868.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10日 上午10:43
下一篇 2025年3月11日 上午10:35

相关推荐

  • Soul发布《2025年Z世代新职业洞察报告》:揭秘未来劳动者的新选择

    随着数字经济与社会需求的演变,新兴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现,深刻影响着Z世代。Soul App旗下研究院Just So Soul基于3209 名 Soul App 用户的调研数据,分析并撰写了《2025年Z世代新职业洞察报告》。年轻人如何看待、选择、考量新职业?报告旨在深入剖析 Z 世代对新职业的认知、兴趣、态度、选择偏好以及面临的挑战。 年轻人最喜欢的劳动…

    2025年4月28日
    800
  • “智见未来,镇有引力”网络名人走进镇江,见证镇江智造硬核力量

    未来将见证更多镇江声音、镇江故事、镇江形象。 作者 | 郑佳 编辑丨高远山 来源 | 野马财经 “地雄吴楚东南会,水接荆扬上下流”。 镇江是一座濒江临河的城市,自古以来,就与长江密不可分,更与运河休戚相关。滔滔不息的长江与绵绵不绝的运河在镇江交汇,孕育着古城镇江3000多年的历史。 也许你没有到过镇江,但“水漫金山寺”神话传说却耳熟能详;也许你还不曾了解镇江…

    2025年4月23日
    2400
  • 南都电源遭“前电驴一哥”索赔5亿,浙商大佬的能源生意不好做?

    亏损15亿, 南都电源欲闯关港交所。 作者 | 姚悦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4月23日,南都电源(300068.SZ)公告其赴港IPO的消息,然而就在此1天前,其与“前电驴一哥”(603787.SH)新日股份诉讼又再次升级。 新日股份与南都电源均不服无锡中院的民事判决,向江苏高院提起上诉,并于近日收到立案受理通知,该案目前已经进入二审阶段。 来源…

    2025年4月28日
    800
  • 雷克萨斯学习特斯拉好榜样 | 电厂

    在进口和传统豪华汽车品牌连续数年的负增长中,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极有可能是唯一的异类。 2月5日,丰田宣布在上海独资建厂并且投入雷克萨斯品牌电动车的生产和研发,为这家公司在中国和全球的电动化竞争中增加了一丝胜算。 与大多数进口豪华品牌的处境不同,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2024年实现了增长。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中国2024年汽车进口量为70万台,同比下降12%,而汽车…

    2025年2月6日
    5700
  • 三博脑科董事长遭立案,“替补”天坛医院生涯会否受影响?

    “替补”天坛医院的三博脑科,共运营了8家医院。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上市未满两年,“民营神经专科医院第一股”三博脑科(301293.SZ)突遭“掌门人”危机。 4月21日晚间,三博脑科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暨董事长张阳收到内蒙古自治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涉及个人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

    2025年4月25日
    1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