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内乡镇街头常见的 “三蹦子”,竟在美国市场掀起了一阵热潮。然而,最近却传出美国人喜欢的 “三蹦子” 可能要断货的消息,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缘由呢?
“三蹦子”,也就是电动三轮车,起初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美国走红。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博主将中国产的电动三轮车带到美国,其岳父组装后带着家人骑行,视频引发当地居民关注,这种便捷、实用且独具个性的交通工具瞬间成为网红。
一时间,“三蹦子” 订单激增,不少国内生产厂家的订单量翻倍。从市场数据来看,2023 年中国电动三轮车出口量达 60 万辆,2024 年增长至 65 万辆,出口总金额约 55 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的需求增长显著。
如今形势却急转直下。国内厂商表示已不再向美国供货,原因是美国并非主要市场,且关税过高致使销量较少,当前厂商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在国内,一辆 “三蹦子” 售价两三千元人民币,而到了美国,价格飙升至 4000 多美金,如今更是在市场上被炒到一万多美刀,价格近乎翻了十倍。
除去运费和关税,一辆 “三蹦子” 的利润情况如何呢?从成本构成来看,在阿里巴巴等平台上,一辆 “三蹦子” 本身售价约 400 多刀(与国内真实售价相近)。通过海运运往美国,会产生 1400 多刀的运费。
美国自2024年9月起将中国电动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100%,电动三轮车则因归类争议面临27.5%至更高税率。若以到岸价计算,一辆 “三蹦子” 成本约2295美元。而在美国市场上,类似车型售价几乎是成本的两倍,看似利润可观。但实际上,国内厂商由于未建立官方出海渠道,面对复杂的跨国运费、繁琐的经销商网络搭建等问题,实际到手利润大打折扣。
有网友认为,“三蹦子” 在美国大农村和偏远地区需求其实挺大,方便实用还相对便宜,即便关税高也难以阻挡其市场需求,只要质量过硬,依然有广阔市场。也有网友指出,高关税和复杂贸易环境下,国内厂商转向国内市场无可厚非,毕竟国内市场规模庞大且稳定。
三蹦子的“美国困境”本质是贸易保护主义与市场规律的冲突。美国个人交通工具制造商联盟声称中国三蹦子“倾销率高达477%”,要求将合理售价定为5.2万美元,但这一指控被中国厂商驳斥为“荒谬”——国内售价仅3000元,何来每辆车4.5万美元补贴?
市场监督数据显示,2024年三蹦子出口量中美国占比不足5%,厂商早已转向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关税低至5%,且需求增速超25%。这一事件说明,唯有深入研究市场、优化供应链、合理应对贸易政策,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