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8日,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母上的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红海坠海,引发国际关注。根据美军声明,事故因牵引车失控导致战机滑落,仅一名水手轻伤,航母战斗群仍“保持全面作战能力”。
然而,也门胡塞武装同日宣称对“杜鲁门”号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并称美军舰队“被迫北撤”。战机坠海是否与胡塞武装的袭击有关?这场事故背后折射出美军怎样的困境?
“杜鲁门”号航母自2024年起频繁活跃于红海,参与打击胡塞武装的“莽骑兵”行动。据美军报告,胡塞武装近期使用反舰弹道导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对红海美军目标发动了至少26次袭击。为规避攻击,航母常需紧急转向,而此次事故正发生在一次“规避机动”中。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披露,当时战机正被拖向升降机,航母突然转向导致牵引失控,最终连车带机坠海。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杜鲁门”号四个月内第二次因“误操作”损失舰载机。2024年12月,一架E/A-18G电子战机刚起飞即被护航巡洋舰误击坠毁。频繁事故暴露美军在高强度部署下的疲态:舰员超负荷执勤、装备维护滞后,甚至因“去工业化”导致配件短缺、维修周期长达半年。
胡塞武装迅速将坠机事件与自身袭击挂钩,宣称“迫使美军撤退”。尽管美军否认航母被击中,但专家指出,胡塞的袭扰战术已对美军形成心理威慑。其“低成本饱和攻击”策略——用廉价无人机消耗美军防空系统,再以导弹瞄准高价值目标——显著推高了美军的战争成本。学者分析,胡塞虽无法对美军造成实质性打击,却通过持续袭扰削弱其战略主动权,甚至间接导致操作失误。
另一方面,美军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在此次事件中遭遇质疑。尽管“杜鲁门”号配备先进防空系统,但面对突发机动和复杂战场环境,基础的人员操作与设备管理漏洞依然致命。网友调侃:“价值6000万美元的战机竟被‘甩’进海里,美军这是要赶超印度摔机纪录?”
中国国际问题专家指出,美军事故频发与其全球战略失衡密切相关。为维持霸权,美军四处干预,导致资源分散、人员训练不足。以“杜鲁门”号为例,其在红海执行任务期间,先后经历撞船、误击、坠机,凸显“战线过长、顾此失彼”的困境。
而对于胡塞武装的威胁,美军陷入两难:若加大打击力度,可能重蹈阿富汗战争覆辙;若放任袭扰,则威信受损。伊朗问题学者认为,美国将胡塞武装简单归为“伊朗代理人”的借口,掩盖了也门本土矛盾的复杂性,反而加剧地区动荡。
对此,有网友嘲讽美军“外强中干”,称“航母躲导弹竟把自家飞机甩飞,堪称年度黑色幽默”;另一部分则担忧红海航运安全,呼吁“大国应推动政治解决而非军事对抗”。也有军迷对比中美反舰能力,认为“若东风导弹上场,美军航母恐无还手之力”。
一架战机的坠海,既是偶然的操作失误,也是美军中东战略困局的必然投射。当技术神话被现实击碎,当“无敌航母”在游击队袭扰中左支右绌,五角大楼或许该重新思考:武力威慑真是解决地区冲突的答案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科技生活快讯,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1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