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90亿的明星独角兽“发不起工资”了

2025,智驾加速上车,而行业前进的燎原之火,却不能让所有智驾供应商挺过寒冬。

蛇年春节开工后,纵目科技没有迎来新春生机。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月8日,纵目科技公司行政在钉钉群内通知,18:00后开始断电并封楼,员工可在规定时间内取走个人物品或办理离职证明。

其实,纵目科技很早就陷入到了危机之中。从2023年10月开始,纵目科技管理层宣布转入“低功耗模式”,一年后,公司进入欠薪模式。从去年12月份开始,社交平台上就不时传出关于纵目科技拖欠工资和社保的消息。

如今,纵目科技总部办公大楼已经人去楼空,12年前回国创业的创始人唐锐,此时也被爆“失联”,此前还有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来要账……这家明星独角兽,最终还是爆雷了!

估值90亿,纵目科技“发不起工资”

2013年,在国外一直从事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的唐锐,敏锐地意识到了国内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市场巨大的机遇。于是,他放弃国外稳定的工作,回国开始了一场充满冒险的“旅程”。

彼时,国内自动驾驶赛道刚刚起步,创业公司更是寥寥无几。纵目科技在创立前两年一直没能说服投资人,直到2015年才进行了首轮融资。

据了解,纵目科技一开始做软件、做算法,之后转向智能驾驶系统,逐渐从一家只提供软件算法的二级供应商,发展为推出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为汽车厂商配套的一级供应商。

纵目科技官网资料显示,其定位是是国内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覆盖全面自动驾驶功能的解决方案。

纵目科技从做环视 ADAS 算法起家,2017年发布了市场上第一个在停车场的l4级别自动驾驶应用,自主代客泊车系统。2022 年,纵目科技发布行泊一体产品 Amphiman 系列,将智驾能力拓展到行车领域,改变了市场对其只是一家泊车方案供应商的印象。

得益于市场先发优势,纵目科技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整车厂L4级别量产项目定点合同的自动驾驶企业之一。在资本市场上频繁获得机构青睐。

据纵目科技港股招股书,其在递交招股书之前共完成9轮融资,总金额达22.47亿元。其中在2022年3月的E轮融资中,按照93.56元/股的认购价,纵目科技此轮融资8.67亿元,估值超90亿元。

此外,经过多轮融资,纵目科技背后站着一大批机构投资者,包括小米、君联资本、高通、东阳市冠定、杭州创徒、张江火炬、电装投资等四十余家机构,其中,联想通过君联成业、联瑞前沿及AMAZING的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持有纵目科技9.94%的股份,为第一大机构股东。

2022年,纵目科技也正式跻身自动驾驶领域的“独角兽”行列。

招股书显示,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2年销售收入计,纵目科技在中国乘用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1.0%;在中国乘用车自动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为4.9%;在中国乘用车APA泊车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5.6%。

就是这样一家明星创企,却在悄悄崩塌。

据媒体报道,2023年10月末,纵目科技公司管理层宣布转入“低功耗模式”,员工只保留底薪,且“封顶”10000元限额。此外,发薪日也从原本每月10日调后到25日。

到了2024年的11月,纵目科技宣布因公司业务未达预期,自本月起暂停工资发放,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

在今年春节假期之前的1月26日,纵目科技召开全员会,创始人唐锐告知员工公司面临艰难现状,并建议员工离职自行缴纳社保。唐锐也曾在1月24日的全员邮件中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包括与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但节前不会有新的融资。

此外,在全员会上,唐锐还透露,公司正在与一家宁波上市公司对接业务并购事宜,但收购方需要春节后1-2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尽调与资产评估。他表示,公司有意出售智驾泊车业务,但保留移动充电机器人业务。

如今事态已经失控,作为昔日明星独角兽,纵目科技何以至此?

IPO进程缓慢,业务拓展失利

商业化和现金流这两个问题像两把剑,悬在智驾企业的头上。

纵目科技从低速自动泊车产品切入商业化,先后获得红旗、长安、赛力斯、比亚迪等车企车辆定点。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2021 年纵目科技APA融合泊车系统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第三方供应商中达到8.1%,2022 年前五个月上升至18.1%。

在业绩方面,据纵目科技2024年3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其营收分别为2.25亿元、4.70亿元及4.9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8.7%;相应期间的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3.82亿元、4.77亿元和5.16亿元。

业务上,该Tier 1虽然也有行泊一体,但主要收入还是泊车业务

不过,纵目科技在2023年实现毛利转正,当年毛利率为3.5%,2021年和2022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9%和-3.5%。

纵目科技则在招股书中称,业绩亏损,主要是智能驾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原材料和硬件元件采购产生了大量销售成本;于往绩记录期间产生了大量研发费用,以建立和保持市场领导地位、增加收入和实现盈利。

因此,造血能力是纵目科技等众多智驾供应商需要突破的首要障碍。

据悉,纵目科技曾试图通过发展机器人业务自救。在2022年,纵目科技在上海创立蚕丛机器人,计划将L4技术在储能领域进行落地。

2024年,蚕丛机器人推出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可在园区、停车场等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智能充电服务。

但事与愿违,蚕丛机器人产品的市场反应冷淡,并且还因此占据了其主营业务所需的现金流。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纵目科技经营现金净流出分别为4.76亿元、5.88亿元及4.11亿元。截至2024年1月31日,纵目科技有着4.62亿元的借款,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却仅有1.99亿元。

此外,蚕丛机器人所在的移动充电机器人行业是小众场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仅面临成本高的问题,还有对商业模式的质疑。

不只是业务拓展失利,纵目科技近年来同融资历程一样高调的IPO,也频频受阻。

据悉,纵目科技在2017年新三板挂牌后不久便摘牌。2022年11月,其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计划募资20亿,但纵目科技在2023年9月选择撤回科创板的上市申请。

2024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但在此6个月之后,申请文件失效后并未继续更新文件再度闯关。

一直在寻求上市,或许是迫于先前高溢价入股股东的对赌压力,但上市失败,意味着纵目科技获得融资的重要方式只能搁浅。

或许,寻求上市公司并购是其最有利的机会。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纵目科技将自己定位在汽车Tier1供应商,但当下却属于智驾Tier1的危机时刻。

目前智驾行业整体竞争激烈,车企 “去Tier1化” 趋势明显,车企自研派崛起,这也意味着,纵目科技这类第三方智驾供应商的生存空间在进一步被挤压。

据媒体2月8日援引纵目科技员工的观点:公司泊车技术停滞,高阶智驾提案被否决,错失转型窗口,加上核心客户流失,最终致使公司陷入绝境。

2023年,纵目科技的五大客户分别是理想、赛力斯、长安、岚图和中国一汽,这些客户贡献收入达到总收入的93%。但时至今日,这些年核心客户流失了多少,也未可知。

纵目科技自诞生起拿到的最重要订单,无疑是赛力斯问界M5以及后来M7的自动泊车方案。但问界作为华为汽车生态企业,被华为方案取代,也是意料之中。

在2025年开年掀起的“智驾元年”的争夺战中,长安发布北斗天枢2.0,打响“智驾元年”第一枪。东风公司高层也在去年透露:“智能化水平将成为差异化竞争能力和打造爆款产品的关键。补齐补强智能化,东风汽车正加快实现单车智能技术自主掌控。”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比亚迪近日发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进一步将智驾普及。也能从中看出车企对智驾自研的掌控力度。

智驾Tier1靠车企订单而活,曾经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智驾供应商为了拿到订单而甘愿被“白嫖”,但最终的订单效果又不如预期。收入上不去,研发投入下不来,叠加投资市场遇冷,纵目科技等厂商不得不面临停摆的危险。

虽然说当下是“智驾元年”,但热闹的是车企,一些第三方智驾供应商却依旧落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广众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dnky.org.cn/article/9622.html

(0)
广众网的头像广众网
上一篇 2025年2月13日 下午6:45
下一篇 2025年2月13日 下午6:45

相关推荐

  • 千亿市值龙头,谋求子业务IPO

    宣告“A拆H”5个月后,近千亿市值的声光电龙头企业,正式迈出第一步。 1月20日,歌尔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歌尔微)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是该公司创业板IPO撤单8个月后,再次重启IPO。 早在2020年11月,歌尔股份就曾宣告“A拆A”上市计划。然而在2022年10月过会后,歌尔微一直未提交注册,并于2024年5月,正式撤回A股上市…

    2025年1月22日
    5500
  • 金浦智能总经理田华峰:投资人形机器人需权衡估值与营收

    4月17日讯(记者 陈美)4月12日,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六期“跨界融合,领航未来:资本赋能多领域创新生态”活动上,上海金浦智能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田华峰分享了硬科技投资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谈及金浦智能投资方式及具身智能的投资热点。 股权投资面临税收、募资难题 田华峰指出,股权投资在税收方面挑战重重。税率从20%涨至35%,成本核算从基金整体变为单一项目核算,…

    2025年4月17日
    5100
  • 佳迈股份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

    近日,佳迈股份宣布完成新一轮近亿元的融资。本轮融资由弘晖基金领投,博源资本、靖烨投资、珠海高新金投等跟投。本轮融资将进一步助力佳迈股份在气动元件领域的研发创新和产能扩张,加速中高端气动元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此前,佳迈股份已获得诺华资本、芯动能、芯创资本、丰年资本等产业及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 佳迈股份深耕于气动、精密控制领域十余年,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气动元件研…

    2025年2月18日
    7400
  • 「杭州六小龙」首个IPO来了?

    与DeepSee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并称“杭州六小龙”的杭州群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群核科技”),又一次开启了IPO计划。若成功上市,其有望成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群核科技并非首次尝试IPO。早在2021年,它就曾瞄准美股市场,定位为“3D云设计第一股”,但未能如愿。四年后的今天,群核科技转战港股,定位已变为“全球空间智能第一股”。 定位变化的背…

    2025年2月17日
    5500
  • DeepSeek横空出世,医疗AI迎来“国运时刻”

    DeepSeek,毫无疑问是蛇年春节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这个国内原生的大模型锋芒剑指OpenAI、谷歌等全球科技巨头,甚至凭一己之力影响了使得美股AI龙头普遍重挫——曾被认为AI生态中不可替代一环的NVIDIA股价甚至在1月27日当日暴跌17%,至1月31日,NVIDIA市值在一周内缩水4000亿美元。 由于DeepSeek锋芒过劲,甚至引发了来自国外封禁。…

    2025年2月10日
    7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